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桂林旅游深陷亏损泥沼,问题究竟出在哪?“桂林山水甲天下”

小豆评科技啊 2025-04-20 21:54:45

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桂林旅游深陷亏损泥沼,问题究竟出在哪?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千古传颂的名句,让桂林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然而,如今负责桂林核心景区运营及游客服务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却陷入了令人咋舌的亏损困境。2024年,桂林旅游营业收入约4.32亿元,同比减少7.58%;归母净亏损约2.04亿元,同比减少1830.7%,转盈为亏,从2020年以来,其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曾经风光无限的桂林旅游,为何如今深陷亏损的泥沼?

外部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被瓜分

在旅游市场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之中,桂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同质化竞争压力。贵州、重庆、云南等地同样依托喀斯特地貌开发旅游项目,部分地区甚至以“小桂林”自居 ,这些竞争对手不断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前往桂林的游客。而桂林在面对这些竞争对手时,未能及时突出自身特色,旅游项目仍较为传统,导致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曾经“一枝独秀”的桂林旅游,如今在同质化竞争的“围剿”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近年来,旅游市场逐渐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走马观花式游览,更追求深度体验和休闲放松。然而,桂林的旅游项目却未能跟上这一变化的步伐。大部分景区仍然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缺乏能够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的设施和服务。比如,在阳朔,虽然有美丽的山水,但可供游客放松身心的高品质度假酒店、特色休闲娱乐场所却相对较少。游客们来到桂林,往往只是短暂停留,无法形成深度消费,这无疑限制了桂林旅游的盈利能力。

2024年,一场特大洪水席卷桂林,给桂林旅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洪水不仅冲毁了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如漓江的航道受损、一些景区的栈道和观景台被冲垮,还导致游客接待量同比下滑8%。为了修复景区,桂林旅游投入了大量资金,可短期内游客接待量却难以恢复到洪水前的水平,景区修复成本的激增,更是让本就艰难的桂林旅游雪上加霜。

内部管理不善,经营问题丛生

在发展过程中,桂林旅游曾试图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实现扩张,却陷入了投资失误的“深坑”。2013年前后,在文旅投资热潮的影响下,公司盲目并购了部分公司和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大多存在质量不高、运营水平不强等问题。桂圳投资置业的地块开发许可未兑现,原本计划开发的高端旅游地产项目成为了泡影,大量资金被套牢,天之泰大厦长期空置,成为“负资产”;丰鱼岩景区自2017年起七度挂牌转让却无人问津,连年亏损,沦为拖累报表的“僵尸资产”。这些投资失误不仅没有为公司带来收益,反而拖累了整体业绩,让公司在财务上陷入了困境。

桂林旅游旗下子公司众多,但大部分子公司却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14家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中,亏损公司多达11家,净资产为负的公司也有4家。以资江丹霞公司为例,其净资产 -2.33亿元、亏损2400万元;桂林罗山湖公司净资产 -9600万元,亏损1.22亿元。这些亏损的子公司如同一个个“黑洞”,不断消耗着公司的资源,严重影响了桂林旅游的整体盈利能力。

长期以来,桂林旅游产业经济依赖观光旅游和门票经济,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不足。部分景区存在“吃老本”的观念,凭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声,在主动开拓市场、维护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动力不足。一些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垃圾清理不及时,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旅游配套环境与设施建设也未能紧跟旅游业发展新阶段,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入境游客的配套服务也存在短板,语言标识不清晰、翻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让外国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到不便。这些景区运营的“短板”,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桂林旅游的口碑和吸引力。

桂林旅游部分景区采用和当地政府关联方合作开发,门票收入按比例分成的模式。由于门票分成结算机制的复杂性,导致应收账款持续积压,账龄结构偏长,增加了坏账风险。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和票据的账面价值为590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为2000万元,计提比例为25.52%,应收账款中3年以上的占比最高,达到69%。同时,公司成本刚性上升,员工薪酬、资产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尽管员工人数从2020年的2331人缩减至1821人,但2024年员工薪酬仍占营收的41%,各类资产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达4600万元,占总营收10.6% 。在2024年桂林特大洪水的冲击下,游客量下滑,“收入弹性、成本刚性”的剪刀差被进一步放大,公司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背负沉重的财务压力,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原副总裁违纪被查,这一事件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导致公司管理层动荡不安。新任高管缺乏行业经验等问题,使得公司的资产盘活计划、景区升级改造等决策难以有效执行,内部管理也出现了混乱。原本计划推进的景区升级改造项目、市场拓展计划等都被迫推迟,这无疑让桂林旅游错过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强制消费、宰客现象、景区过度商业化、配套服务不完善、低价游乱象等负面问题,在桂林旅游市场时有发生。在阳朔打车,打表130元的车程,上车便被要价250元;在景点拍照需支付费用,否则禁止拍摄;前往免费景点,被拦截索要带路费用,拒绝后遭辱骂;遇龙河竹筏漂流存在索要小费现象等。这些负面事件通过网络迅速扩散,严重损害了桂林旅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让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与其他新兴旅游目的地相比,桂林旅游未能有效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宣传推广上缺乏创新和亮点。当其他旅游城市通过网红打卡点、热门综艺节目等方式吸引大量游客时,桂林旅游仍然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发放旅游手册、在电视上投放广告等。这些传统的宣传方式覆盖面有限,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群体的关注,使得桂林旅游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桂林旅游若想摆脱亏损困境,需从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旅游产品、优化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入手,重新找回曾经的辉煌,再次成为游客心目中的旅游首选之地。

0 阅读:0
小豆评科技啊

小豆评科技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