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寒冬,76岁的韩国公李善长匍匐在奉天殿,颤声辩解:“老臣黄土埋颈,岂敢有异心?”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皮未抬:“司马懿七十夺权,忘了?”三日后,李府七十余口血溅刑场,连襁褓婴孩都未幸免。
1352年,38岁的法家奇才李善长赌准真龙,将朱元璋“后勤总管”干成开国首功。1368年明朝立国,他执掌中书省、总领六部,获封万户侯。朱元璋曾亲批:“萧何转世,功在粮草”,却未言这赞誉终成催命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对淮西勋贵的猜忌深入骨髓:1380年诛胡惟庸三族,1384年蓝玉案屠戮1.5万人。李善长虽于1371年急流勇退,但其子联姻皇室、旧部遍及九边的隐形权势,在帝王眼中已成必须切除的毒瘤。
1390年五月,李善长为翻修宅邸,向信国公汤和借三百兵卒。这本是开国勋贵间的寻常往来,却触动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汤和立即密报,锦衣卫查出二十年前胡惟庸曾邀李善长谋反的旧账。七旬老臣的养老宅院,成了谋逆铁证。
刑场上,李善长紧攥1370年御赐的丹书铁券,上面“除谋逆不赦”五字格外刺目。朱元璋用他的人头完成最后布局:淮西集团彻底瓦解,皇太孙朱允炆的继位之路再无勋贵挡道。只是这滔天血腥,终在三十年后让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破城,应了因果轮回。 当免死铁券变成催命符,是功臣宿命还是皇权诅咒?关注本号,明日晚八点深度剖析洪武四大案背后的权力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