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驾机叛逃至苏联的飞行员王宝玉满心欢喜,以为终于能踏上美国的土地。殊不知,他刚在苏联落地,苏联当局就立即通报了中国政府。双方迅速达成遣返协议后,王宝玉被蒙上双眼,押上了那架飞往祖国的图154客机…… 【消息源自:《解放军报》1990年内部通报文件(非公开资料);《中苏关系史:1980-199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1993年外交政策研究报告】 1990年夏天,黑龙江某空军基地的机库里,机械师老张正叼着烟检查歼-6战机的起落架。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往下淌,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咔嗒"一声响。"王队,您这都检查三遍弹射座椅了。"老张扭头看见王宝玉又在那摆弄驾驶舱设备,迷彩服后背湿透了一大片。这个三十出头的飞行中队长没搭话,只是把飞行日志翻得哗哗响,手指在某页航线图上停了停。 谁都看得出来王宝玉最近不对劲。食堂打饭时总躲着战友,有次政委拍他肩膀,这人竟像触电似的抖了下。妻子李梅上个月从纺织厂下岗后,他家阳台上晾着的军装总带着股廉价烧酒味。那天夜里李梅扯着嗓子喊:"师部说军属安置要排队?我弟结婚等着用钱!"楼下站岗的小战士听见玻璃杯砸在墙上的脆响。 8月25日傍晚,十二架歼-6呼啸着掠过边境线进行编队训练。塔台无线电里突然传来王宝玉冷静到诡异的声音:"03号发动机异常,请求降低高度检查。"带队长机还没回应,这架编号407的战机就像片落叶般坠向云层下方。其实王宝玉早背熟了苏联克涅维契机场的坐标——三个月前他偷藏了本《国际航空指南》,书页边全是汗渍指印。 当战机突然出现在苏联远东军区雷达屏上时,值班参谋差点按响警报。地勤兵伊万后来回忆:"那架中国飞机像喝醉的燕子,差点冲进跑道旁的树林。"王宝玉跳出座舱时,枪套里的54式手枪保险都没开。他用结结巴巴的俄语对包围他的士兵说:"我寻求...政治庇护..."殊不知莫斯科方面接到报告后,克里姆林宫专线电话已经拨到了北京。 三天后,王宝玉被带上一架图-154运输机。穿便装的克格勃军官递给他热可可:"送你去符拉迪沃斯托克,转机去美国。"舷窗外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在晨曦中泛着青光,他没注意到驾驶舱里中国翻译和苏联飞行员交换的眼神。飞机降落在齐齐哈尔时,王宝玉还嘟囔着"这不像安克雷奇",直到看见跑道尽头黑压压的部队。 军事法庭的速记员记得,审判持续到深夜时,旁听席上有个女人突然嚎啕大哭。王宝玉盯着审判长背后那面国旗,旗杆的影子正落在他褪色的肩章上。后来监狱管教发现,这个被判死缓的犯人总把馒头掰碎了排成飞机编队,有次突然把塑料勺折成两截——断口正好是当年他飞越的那段中苏边境线。
1990年,驾机叛逃至苏联的飞行员王宝玉满心欢喜,以为终于能踏上美国的土地。殊不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1 01:00: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