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紧急召回所有援华专家。在即将登车离去之际,一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1 01:00:20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紧急召回所有援华专家。在即将登车离去之际,一位苏联科学家偷偷拉住中国核武器研究所人员的手说:"你们其实拥有王先生就足够了——这位核物理研究的旷世奇才,即便没有我们的协助也......" 【消息源自:《王淦昌传》中国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丛书》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核工业档案馆1960-1964年解密文件】 1960年7月的北京异常闷热,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的苏联专家们突然开始收拾行李。实验室里,中国助手小张盯着正在拆卸仪器的安德烈教授,忍不住拽住他的袖子:"这些数据还没做完验证,您不是说下周要教我们临界质量计算吗?"老教授把一叠写满俄文的笔记塞进公文包,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从明天起,你们要自己当教授了。" 三天前,赫鲁晓夫的电报从莫斯科传来,所有援华专家必须在72小时内撤离。卡车拉走最后一批设备时,研究所走廊的石灰墙上还留着用粉笔画的计算公式。王淦昌蹲在空荡荡的实验室里,指尖抚过地板上四个深深的仪器支架压痕——那是苏联人带走的同位素分离器留下的印记。 "老王,这是刚送来的清单。"副所长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他们连厕所里的卫生纸都算作国家财产带走了。"王淦昌接过文件,最后一页用红笔圈出的条目让他瞳孔一缩:铀浓缩车间设计图(未完成)。正在此时,窗外传来吉普车的急刹声,基地保卫处长带着两个战士冲进来:"王所长,刚截获苏联专家的便条!" 皱巴巴的纸条上是安德烈潦草的俄文:"记住我教你的气体扩散法,还有...你们有王淦昌就够了。"翻译念到最后一句时,办公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电风扇的嗡嗡声。王淦昌摸出兜里的计算尺——这是他用苏联专家送的咖啡换来的德国货,金属尺边缘已经磨得发亮。 三个月后,在青海金银滩的帐篷里,三十多名科学家围着煤油灯争论到凌晨。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急得直跺脚:"苏联人把爆轰试验数据全带走了,我们连炸药透镜的曲率都算不出来!"王淦昌突然抓起茶缸往地上一扣,粘稠的茶水在沙地上形成完美的圆形。"看明白没?冲击波传播就像这个水圈..."他沾着茶水在木箱上画出示意图,几个物理学家突然同时拍大腿:"对啊!可以用流体力学近似法!" 1962年冬天,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工棚里滴水成冰。王淦昌裹着军大衣核对数据时,发现有个关键参数和苏联教科书相差十倍。"立刻重做冷冻实验!"他带着团队在零下20度的户外连续工作18小时,终于发现是低温导致雷管延迟——这个苏联人从未提醒过的细节。回宿舍的路上,警卫员听见他自言自语:"幸好他们走了,不然我们永远发现不了这个陷阱。"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黎明,王淦昌站在观测点搓着冻僵的双手。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他摸出贴身口袋里的纸条——四年前安德烈写的那张已经泛黄。爆炸冲击波掀起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他却突然笑了:"老安,你当年少说半句...我们不仅有王淦昌,还有整个中国。"

0 阅读:22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