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女性也是积极追求男女平等,然后苏联政府做到了,真的让女人和男人一起去挖煤

三分的戏说 2025-04-22 11:25:26

当年苏联女性也是积极追求男女平等,然后苏联政府做到了,真的让女人和男人一起去挖煤,后来苏联女性就不提这茬了! 在当代社会关系中,确实存在着对"平等"概念的不同理解。男性群体普遍追求的是权利义务的对等分配,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平衡;而部分女性群体则更倾向于获取权益而规避相应责任。这种认知差异值得社会深入探讨。 别以为苏联女性真是自愿下矿井的。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18岁的纺织女工玛利亚被强制征召进顿巴斯煤矿,每天背着30公斤煤筐爬500米斜坡。她写信给前线的丈夫:“我的子宫下垂了,但工长说旷工就是叛国。”这种“平等”不是解放,是把女性塞进男性模具里锻打。 最扎心的是双重标准。法律说男女同工同酬,可1947年莫斯科汽车厂的女焊工工资只有男同事的75%——领导说她们“力气小焊点少”。家里更惨,男人下班能喝伏特加侃大山,女人得排队三小时买面包,再给孩子缝补破棉袄。这种24小时连轴转的“平等”,比沙皇时代的裹脚布还勒人。 现在网上总吹苏联女飞行员、女航天员,却不说1946年集体农庄开拖拉机的大妈们集体失业。政府一句“男同志回来了”,80万女农机手转岗当挤奶工,连方向盘都没摸过的退伍兵顶了她们的岗。这哪是追求平等,分明是战时人力不够拿女人填坑,和平了再踢回厨房。 当代的平等困局更魔幻。地铁口贴的“女司机专用车位”看着贴心,仔细想想是把女性默认成驾驶菜鸟;招聘会上HR夸“这岗位适合女生稳定”,转头把技术岗留给男生。这种糖衣炮弹式的“照顾”,本质上还是觉得女性干不了硬核活儿。 但要说女性只想占便宜也不公平。幼儿园下午四点放学,哪个当妈的敢跟老板说“我要准时接娃”?男的加班叫奋斗,女的准点走就是“没事业心”。社会一边催生三胎,一边把哺乳室改成咖啡间,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平等,换谁不想掀桌? 最讽刺的是平等成了生意经。商家把粉色键盘贴上“女性专属”卖贵三百,女德班教人“撒娇换彩礼”,连健身房都搞什么“女性友好区”——明明哑铃区总有几个油腻男指点江山。这些打着平等旗号的商业套路,把性别差异做成了消费分级。 苏联挖煤大妈们的沉默不是认输。1991年红场解体那天,57岁的矿工遗孀瓦莲京娜把勋章砸向坦克:“去他妈的女英雄!把我丈夫还来!”真正的平等不该是让女人活成男人,而是承认扛煤筐的手也配涂指甲油,矿井里的女人回家能有口热汤。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风暴海燕

风暴海燕

2
2025-04-22 20:41

咦?白左出新话术了。[doge]

三分的戏说

三分的戏说

新年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