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外出公干,返程途中顺路回乡探亲。家乡父老得知消息后,自发聚集起来,热烈欢迎将军荣归故里。听到乡亲们的敲锣打鼓声,司令泪流满面,对警卫员讲:“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会儿,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傅崇碧外出办事回来,路过老家通江,想着正好回家瞅瞅。这消息一传开,乡亲们跟炸了锅似的,呼朋唤友地跑到村口,准备迎接这位多年没见的亲人。那场面,锣鼓震天响,鞭炮放得噼里啪啦,大伙儿用最土最真的法子来表示对这位英雄的尊敬。 可当汽车慢悠悠地停下来,将军下车跟大伙儿一一握手、拉家常时,他突然就不吭声了,眼眶子也红了。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他心里五味杂陈,因为里面好多都是他曾带着上战场、却再也没回来的战士的家人。他们的眼神里既有高兴,也有藏不住的伤心。将军咬着牙没让眼泪掉下来,把身上所有的工资都掏给了村干部,让他们拿去帮衬帮衬困难户。要走的时候,他站在车旁边,不停地摆手,跟警卫员说话时嗓子都哑了:“以后啊,我就不回来了。” 这话听着跟石头扔进深水里似的,沉甸甸的,但感情深得很。为啥呢?原来当年跟着他一起参军的通江子弟,大多数都留在了外面,再也回不来了。现在看着这些失去亲人的乡亲们,他心里头那个愧疚啊,跟刀割似的。他自个儿琢磨:咋就偏偏我活了下来?咋去面对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的家人呢?这份内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连家乡的一花一草都不敢多看,更受不起乡亲们的热情。2003年那会儿,咱们这位老将军,临了前整了出“大手笔”——遗嘱上说,攒了一辈子的钱,全给家乡的希望小学了。还特意跟孩子们说,记得帮他跟乡亲们说声“对不住”。这老爷子,一辈子跟马背上打交道,忙活得脚不沾地,结果到最后也没能回老家瞅瞅。不过,人家那精神头儿,早就跟故乡的地绑一块儿了,成了通江那片地儿老百姓心里,一座屹立不倒的“名人碑”。
1966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外出公干,返程途中顺路回乡探亲。家乡父老得知消息后,自
烟火人间诗
2025-04-21 01:22:28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