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个寡母的4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她把一团棉花塞进最后一个儿子嘴里,然后用力搂住胸膛,紧紧的捂住嘴巴,直到把儿子捂死后,她才放松下来。她没有后悔,反而坚定地说:“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当侵略的炮火在中国大地上肆虐,一位母亲含泪送走了自己的五个儿子,她说:“有国才有家!”
她虽然不曾上过战场,但是却是抗战历史中当之无愧的“人民楷模”,她的名字叫做邓玉芬。
那年,日军来到邓玉芬的家乡,当地很多农村妇女,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着就行,所以对于日军的奴化教育并没有抵抗。
可邓玉芬不一样,她偏偏告诫孩子们要一心为国,避免不让孩子们被带歪,她就提议搬家进山。
在密林当中虽然荒无人烟,但是好在不会被日军发现,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孩子们也慢慢长大。
终于,在1940年,她盼来了我军,一时间她热泪盈眶,我军在村头开设的思想宣讲会她也积极参加。
虽然没读过书听不懂什么“军民一致”“独立自主”,但她知道,打敌人不能全靠这些战士,人人都得献力。
所以她问了加入军队的条件之后高兴地把够年龄的三个儿子送去参军,别人看她儿子要去打仗她也不担心觉得奇怪,她却乐呵呵的说:“怕啥哩,这光荣的嘞。”
等儿子走后,她这心里也是空落落的,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不担心呢,但是她觉得这是应该的。
她安慰自己道:“人家那么多小战士都有亲人,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担心了?”
后来她将所有的八路军当做自己的儿子,又是传递情报,又是送水送粮的,只要是她能做的从来都不推辞。
当需要“春耕”的时候,就属她最积极,干的活也不比男人少,她的儿子老四老五也被母亲带动的一腔热血。
除了农耕之外,还参加了抗日自卫队,他们不怕牺牲,冲到最危险的“无人区”耕种,好几次都差点被敌人队伍抓到,但他们也没有退缩。
在敌人疯狂的扫荡之下,老四老五和丈夫相继遇难,邓玉芬抱着还不懂事的老幺痛哭流涕,邻居们都在一旁安慰,“玉芬,往后咱就在这里躲着吧,虽然日子不好过,但好歹能活命呀。”
那成想邓玉芬偏偏要往“无人区”去,她说:“我们家人还没有死绝,这革命事业就得接着做。”
面对日本人她躲草堆,往身上抹牛粪,什么办法都使过,好几次都惊险逃脱。
没多久,她又听说老大和老四牺牲了,她来不及悲痛还是不分昼夜的开荒。
有一天她家老二被战友送回来,满身的伤让她不忍多看,于是便专心在家照顾老二,心里还想着等老二伤好让他再回部队。
可是老二伤势太重又没有药物可用,她只能看着儿子在痛苦中死去。
过完年之后,她们为了避难和村民一起躲进了山洞,那成想小儿子被烧的难受止不住哭泣,她怎么也哄不好。
而听着不远处敌人搜查的声音她只能死死捂住儿子的嘴巴,很快儿子就没了动静。
一直到抗战胜利,她以为终于要迎来光明了,没想到还没有结束,眼看着身边只剩下了老六。
她又劝他参军,但是这次,她的六子也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其实当初如果她告知情况,军队怎么也不会让她将仅存的儿子送来,可是她却对此事闭口不谈,她还是那句话:“哪个战士没有亲人呢?”。
终于,她看到了解放的那天,国家在她晚年给她优待,直到79岁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