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联总指挥李兆麟,亲手把未满一岁的儿子扔在天寒地冻的山林中,妻子知道

趣叭叭呀 2025-04-21 09:51:12

1941年,抗联总指挥李兆麟,亲手把未满一岁的儿子扔在天寒地冻的山林中,妻子知道后悲痛欲绝,想把孩子抱回来,没想到李兆麟却大怒:“你敢抱回来,我就一枪打死他!”

“他是你的亲儿子啊,还那么小,你怎么忍心?”

面对妻子金伯文声嘶力竭的“质问”,李兆麟一颗心像是在滴血,通红的眼眶出卖了他故作平静的悲伤,但倔强的目光却很坚定,声音沙哑,字字泣血。

“我又何尝忍心,可我们的孩子是孩子,老百姓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吗?我们身边的战士不都是老百姓交付到我们手中的吗?他们可以为了大业做出取舍,我们又怎能如此自私?”

李兆麟的一番话刚说出口,妻子就彻底沉默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身中数枪,被刺刀刺的遍体鳞伤,可他们从不喊痛,他们也是父母放在心尖上的孩子……

自那之后,金伯文便再也没有在李兆麟面前提起过孩子,可那孩子是金伯文十月怀胎,拼了一条命生下来的,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她又怎能将自己的孩子彻底遗忘呢?

那么李兆麟为何执意将自己的亲儿子送走呢?

抗日战争前期,日本人将目光彻底锁定在我国东北三省,想要将黑吉辽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拯救数万万中国同胞,李兆麟便亲手组建了东北抗联队伍。

东北环境恶劣,当别的地区温暖如春时,东北已经进入了寒冬季节,冬天是战士们最煎熬的时期,不仅要与日本人斗智斗勇,打游击,给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还要忍受着数九寒天。

战士们被冻得手脚生冻疮,可是他们的意志坚定,每每看到那些不喊苦、不喊累的战士们,李兆麟的内心就痛的滴血。

李兆麟作为东北抗联的总指挥,常常和战士们一同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每次李兆麟都身先士卒,但奈何日本士兵设备精良、武器先进、粮食充足,东北抗联战士有时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这样的生活无比煎熬,全靠着战士们一腔毅力支撑着,李兆麟的妻子金伯文是朝鲜族抗日女英雄,时常和战士们一同上战场杀敌,虽然是女子,但也巾帼不让须眉。

因此战士们对金伯文十分尊重,金伯文在东北抗联队伍中也从不矫情,和战士们同吃同住,还在不久后生下了一个孩子,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儿。

孩子的到来,为原本的抗联队伍带来了一丝喜悦,战士们偶有闲暇总喜欢抱着年幼的孩子逗弄,时常欢声笑语,但东北抗联环境艰苦,又时常大雪封路,温度能一度达到零下四十多度。

战士们只能啃树皮、吃草根,但冬天这些树皮草根也成为了奢侈,金伯文的孩子也啃过树皮,但孩子终归是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只能靠哭闹让大人得知。

日军从未停止为抗联队伍的搜捕,孩子的哭声更像是一个警报器,也成为了日本人抓捕抗联战士的“定位雷达”。

战士们每次转移阵地,日本士兵总能顺着哭声很快找到,虽然战士们能够抢先一步离开,但这样也消耗了战士们的体力,且危险随时逼近,这样的情况却让李兆麟心中十分愧疚。

战士们的生命安全随着面临着被发现的危险,李兆麟脑海中涌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孩子的哭闹声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思来想去,李兆麟便能决定将孩子送走。

那天深夜,李兆麟偷偷抱着睡熟的孩子离开,兜兜转转,在林子里转悠了很久,看着孩子睡熟的小脸,李兆麟泪流满面。

金伯文醒来发现孩子不见了踪迹,再看李兆麟眼神闪躲,金伯文便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不过孩子也算幸运,虽然被李兆麟“丢弃”,但最后还是被一个路过的老战士偷偷捡走并成功活了下去。

0 阅读:497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