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那上百万亿的内债不是债务,然而努力真得从这一代人开始。 说到中国经济,

小红帽的笔记 2025-04-21 11:39:02

大家都说那上百万亿的内债不是债务,然而努力真得从这一代人开始。 说到中国经济,债务这个话题是绕不开的。 去年的九月,国家加发了12万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结果把GDP拉回到了5.1%。不过,这也让不少人感到疑惑,这么多国债,不就是让自己花钱,最后还得让下一代人来偿还吗? #音乐 关于这个问题,市场上其实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比较沉重的看法:得把债务规模控制住,不然就会成为灰犀牛;另一种则显得轻松多了:内债算啥,别慌了哦。 先来看看中国的债务账本。 到2025年,我国的债务加上50万亿的隐性债务,整体负债率将超过275%,差不多赶上日本泡沫破裂前的300%。单是利息支出就占了财政收入的18%,这就像一个人收入的两成都用来还利息,真是让人压力山大。而五年前,这个比例还只有7%呢。 其实,还有个数据盲点,专家们普遍觉得隐性负债的范围要大得多,大约在70万亿到120万亿之间。这就意味着,灰犀牛的威胁已经在眼前了。 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该怎么处理呢?其实,减轻债务负担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风险管理,提前识别潜在的危机;其次,可以通过改革和调整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收入来源;再者,逐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降低债务比率;最后,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总之,不能坐以待毙,得积极努力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就目前经济状况来看,有两个基本条件必不可少:一是房地产市场需要暖和起来,二是地方得减少行政管理上的开支。要是房地产不回暖,地方财政没了土地出让金的支持,只能继续通过发国债来维持运转。在过去这二十年里,没有哪个行业的税收能替代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也不行,这可是把双刃剑。至于能否减少行政开支,那就靠政策的决心了。如果能把财政支出从现在的40%降到国际平均水平的10-15%,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才算是最理想的状态。 债务化解不掉,后果可是挺严重的。首先,地方政府可能会面临财政危机,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再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投资意愿下降,进一步制约经济增长。此外,社会信任感减弱,居民消费信心下降,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力不足。长此以往,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将受到更大冲击。最后,国际金融市场也可能对债务问题产生反应,导致资本外流,影响国家的信用评级。总之,债务的危机一旦爆发,影响范围可不是小事。 以债务作为支点去印钞,负债越多,印钞量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债务就这样稀释掉了。对财政而言,内债好像真的有点不算债的意思。因为一旦把债务固定住,它的本质就成了一个通胀税,每次通胀来临都像是社会财富的大动荡。不过,大规模的印钞会导致资本的流失,最终还是会削弱咱们中国经济的内在动力。 内债毕竟是债,化债的事情得从这一代人开始抓起。未来的二十年,要想成功化债,单靠增加收入可不够,还得管住花销。

0 阅读:141
小红帽的笔记

小红帽的笔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