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修订,能否有效治理农村“微腐败”? 近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4-21 12:32:28

2025年《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修订,能否有效治理农村“微腐败”? 近期,2025年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正式颁布,相较于2011年的旧版,其在治理“微腐败”方面有着诸多核心性的变化以及重要意义。 从制度修订的主要变化来讲,此次修订呈现出四大亮点。 其一,适用范围有所扩展,新增加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5类人员,涵盖了农村小微权力的整个链条。据中央纪委统计,2023年查处的农村腐败案件里,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涉案比例达到37%(相较于2015年上升了21%)。 其二,行为规范更加细化,新增了“禁止在乡村建设项目中弄虚作假”“禁止在社会管理中滥用职权”等条款,例如2024年安徽某县的“村道硬化工程”腐败案,新规定为这类行为划出了更为明晰的红线。 其三,监督机制得到升级,要求整合“纪检监察机关+政府部门+村民监督”三方力量,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四议两公开”制度,较旧版更具系统性。其四,处理措施更为严厉,新增了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罢免程序,明确对侵占征地补偿款等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填补了旧版在责任追究方面的模糊之处。 在治理“微腐败”的核心作用上,该规定成果斐然。 它有效地抑制了涉农资金被侵占的情况,2024年全国查处的涉农补贴案件同比下降了41%,像湖南某镇就挽回了190万元的损失。 同时,规范了集体“三资”管理,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查中,“低价处置集体资产”的问题减少了63%,山东某村的集体年收入增加了120万元。还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河南某县村级工程公开招标率从58%提升到了92%,围标串标投诉量下降了75%。 此次修订有着其时代背景和深层原因。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2024年中央财政投入“三农”领域的资金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涉农资金密集的区域成为腐败的高发地带。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23年全国查处的农村“微腐败”案件达4.2万件(占基层案件总量的68%)。 农村治理朝着现代化转型,2024年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额突破万亿。农民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2024年全国村级事务数字化监督平台的访问量超过8亿次,村民通过“随手拍”举报腐败线索的比例达到34%。 此次修订体现了“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的思维,既针对“微腐败”高发领域精准地采取措施,又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来破解监督难题,本质上是将乡村振兴中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农民能够感知到的治理效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0 阅读:31
沁沁随心生活

沁沁随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