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与蒋鼎文是浙江老乡,两人同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对于监斩陈仪的差事,蒋鼎文是不愿意的。
不过蒋介石指名道姓,让蒋鼎文监斩陈仪,蒋鼎文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拒绝的。蒋鼎文所能做的,就是在行刑之前,让士兵端来酒菜,给陈仪送行。
看到这些酒菜,陈仪无动于衷,他摇了摇头,对蒋鼎文说:“你若念及旧情,赶紧让人把我杀了吧。”
这一刻的陈仪十分后悔,他后悔太相信汤恩伯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汤恩伯竟会忘恩负义,出卖他。
1924年,汤恩伯计划报考日本陆军军官学校。
但报考日本陆军军官学校,需要国内军阀或者官僚推荐,还需要大量费用。为此,汤恩伯先后找到了浙江省省长夏超、军阀孙传芳、浙江督军吕公望等人。
这些人都不看好汤恩伯,听说汤恩伯的来意后,直接拒绝了,对他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就在汤恩伯绝望的时候,他的同学告诉他,或许可以找浙军第一师师长陈仪帮忙,汤恩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陈仪。
陈仪认为,汤恩伯是一个可造之材,不仅愿意出面引荐汤恩伯,还愿意给汤恩伯提供相关费用,使得他顺利考入了日本陆军军官学校,这让汤恩伯十分感激。
从日本回国后,汤恩伯就在陈仪身边担任参谋,陈仪对汤恩伯颇为信任,已然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在他的引荐下,汤恩伯被调到了南京,在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谋处担任中校参谋。可以说,汤恩伯的第一个贵人就是陈仪,如果没有陈仪,或许就没有日后的汤恩伯了。
陈仪对汤恩伯不仅有知遇之恩,汤恩伯还是他的干女婿。陈仪没有子女,只有一个干女儿王竟白。
认识王竟白之前,汤恩伯已经娶了一个妻子,不过为了加深与陈仪的关系,他还是主动追求王竟白,并把自己的原配妻子休了。王竟白对汤恩伯的才华和长相十分满意,不久,汤恩伯就与王竟白在一起了。
对于这桩婚事,陈仪没有反对,反而十分满意,他亲自主持了婚礼。与王竟白结婚以后,汤恩伯就是陈仪的干女婿,不仅如此,汤恩伯还认陈仪为义父。
但陈仪万万没有想到,汤恩伯竟会出卖他。
1949年1月,陈仪给汤恩伯写了一封信。
汤恩伯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在信中,陈仪建议汤恩伯开放长江渡口,迎接解放军渡江,争取和平。
此前,陈仪的好友胡先恭提醒他,要小心汤恩伯,不可以完全相信汤恩伯,不然他可能因此万劫不复。
陈仪认为,他和汤恩伯的交情很深,汤恩伯不可能出卖他,就不顾好友的提醒,坚持给汤恩伯写这封信。
汤恩伯看完信的内容后,心中极不平静,好长时间没有说话,过了许久,汤恩伯才给出答复。回信中,汤恩伯告诉陈仪:信的内容我已经看到了,但这件事情事关重大,等有时间了,就找他(陈仪)当面说。
看了回信,陈仪没有怀疑,就在家里等汤恩伯。
只是陈仪万万没有想到,汤恩伯说一套,做一套,给陈仪写完回信后,汤恩伯就去找了军统的特务头子毛森,这个毛森心狠手辣,为人凶残,但凡落到他手里的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汤恩伯就把陈仪的事情告诉毛森,同时还给毛人凤发了密电告知此事。
毛森和毛人凤,就把这件事情汇报给蒋介石,蒋介石根据毛森的汇报,一分析,陈仪可能已经投奔了共产党。想到这,蒋介石十分恼怒,就派人监视陈仪。
不久,陈仪的所有职务,全部被撤掉了。
陈仪的好友再次提醒他,可能是汤恩伯出卖他,建议他想办法脱身。但陈仪对汤恩伯深信不疑,他不相信是汤恩伯是忘恩负义之人,说什么也不肯离开。
结果陈仪被免职后没几天,一大群军统特务就来到了他家里,把他抓走了。陈仪被关在了上海的一所秘密监狱,并于1949年4月27日被押到了台湾关押。
入狱后,陈仪这才意识到,汤恩伯出卖了他,陈仪满肚子气,不断大骂汤恩伯,只可惜为时已晚。
抵达台湾后,陈仪的一些旧交就向蒋介石求情,希望蒋介石放了陈仪,毕竟陈仪也为党国做过贡献。
汤恩伯逃到台湾后,也找了蒋介石好几次,说陈仪对他有知遇之恩,请求蒋介石不要杀死陈仪。但陈仪入狱后,一直拒绝写悔过书,军统特务就把陈仪的情况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大怒,已然动了杀心。
所以不管汤恩伯等人如何求情,蒋介石就是不肯放了陈仪,他决定判处陈仪死刑,并让蒋鼎文监斩。这时候的蒋鼎文已被蒋介石弃用,蒋介石之所以让蒋鼎文监斩,就是想把一部分杀死陈仪的不满,转移到蒋鼎文身上,蒋鼎文也知道这一点,却又无可奈何。
1950年6月18日,陈仪被执行枪决,时年67岁。
陈仪死后,蒋鼎文满腹牢骚,十分不满蒋介石让他监斩陈仪。陈仪的干女儿王竟白选择与汤恩伯决裂,去了美国居住,台湾的很多军政人员都知道是汤恩伯出卖了陈仪,不齿他的为人,就很少与汤恩伯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