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新工业化有多难?这么说吧,美国没有三亿人口,最多3000万人,剩下的都是没脑子的废物,美国基础教育崩盘,正常家庭崩盘,合格的工业人口哪里出来? 80年代的美国,家里车库都是工具,房子自己修,车自己修,家具自己打造,农民们更是几乎全能,不光自己搞机械,开拖拉机,还懂农业技术,什么挤奶,配种,治疗,无所不能,而那时候美国才有3亿人!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现在去翻开80年代的美国家庭相册,每家车库都像个小型工厂:工具架上扳手螺丝刀一应俱全,车库角落堆着各种零件,而爸爸们穿着沾满机油的工装,钻在车底修车、焊接,顺便教儿子认识工具。 当时农村的场景更绝,开拖拉机、打农药、修水泵,啥活儿都是一把抓,那时的美国人,真就是全能战士,修车、装修、做家具样样精通,而现在呢?不说修车了,连车胎充气都得求助路边救援,年轻人宁愿花大价钱请人来修马桶,也不愿意自己动手。 时代变迁,如今的美国街头,遍地都是快餐店、咖啡馆。 年轻人要么在餐厅端盘子,要么窝在家里打游戏,做网红主播,有个段子说得好:美国现在的年轻人,能用两个指头打字就算高素质了。 最离谱的是教育质量,美国学生数学水平在OECD国家排第22位,连越南都不如,文盲率高达21%,这意味着每五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看不懂说明书。 职业教育更是一塌糊涂,德国的“双元制”让学生在学校和工厂之间轮转,实践与理论并重,美国呢?社区大学的课程不是太水就是脱节,毕业生连最基本的技能都没掌握。 家庭结构的崩溃雪上加霜,单亲家庭比例从1980年的20%飙升到现在的43%,近一半的孩子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环境。 以前孩子跟着老爹在车库捣鼓东西,耳濡目染就学会了一身本事,现在单亲妈妈忙着打三份工,孩子连螺丝刀长啥样都不知道。 网友们都看不下去了:“美国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会点外卖、刷TikTok,还会啥?”“在中国农村,随便拉个老大爷都能修拖拉机,美国可好,大学生连锤子都拿不明白。” 再看看劳动力市场的惨状,特斯拉在得州建厂,本地工人招不到,只能从墨西哥“进口”。富士康想在美国开工厂,连最基础的组装工人都找不着。 现在美国工厂里,真正懂技术的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师傅,年轻人根本看不上这份“脏活累活”。 制造业的窘境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全美有48.2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着无人问津,芯片厂不得不从台湾韩国空运工程师来救场。 更魔幻的是,有家美国玩具厂的注塑模具坏了,全美国找不到人修,只能把模具打包寄到中国,一个来回折腾好几个月。 这种人才断层是怎么形成的? 说白了,还是“快钱”思维作祟。 华尔街金融精英年入百万,硅谷程序员住海景房,谁还愿意钻进闷热的车间,跟机器较劲?年轻人宁可送外卖、开网约车,也不愿进工厂当学徒。 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干个体力活就喊累,说什么要找‘体面’工作,可他们怎么不想想,那些高薪工作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 最讽刺的是,当年美国制造业举世无敌的时候,工人们有车有房,过着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现在倒好,年轻人嫌弃工厂工作“低人一等”,结果天天为房租发愁,还美其名曰“宁愿送外卖也要自由”。 有网友调侃,美国想重新工业化,就像让一个沉迷网游的宅男去搬砖,光是说服他放下手机就得花好几年。 那为啥会变成这样?说到底是美国社会整体价值观出了问题。 几十年来,华尔街那套“金融至上”的玩法,把实体经济都给玩垮了,年轻人从小就被灌输“读书就是为了不用干体力活”的观念,技术工人的地位越来越低,谁还愿意去学手艺? 要扭转这个局面,美国得从教育体系改起,重建职业教育,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 可问题是,这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积累,美国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氛围,谁还有这个耐心? 就像有专家说的,美国要是真想重振制造业,得先治好“快钱综合征”,可惜这比戒毒还难,看来这个曾经的工业强国,是真要在服务业的泥潭里躺平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美国重新工业化有多难?这么说吧,美国没有三亿人口,最多3000万人,剩下的都是没
奇希谈趣
2025-04-21 15:55: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