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唐朝一名贵妇将一个小纸条塞入银手镯的夹层中,这张纸条也被她带入了坟

布丁小美女 2025-04-21 17:13:27

1300年前,唐朝一名贵妇将一个小纸条塞入银手镯的夹层中,这张纸条也被她带入了坟墓中。谁知,1944年,考古专家们打开她的墓穴,发现了这个尘封千年的秘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脚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经有过先人生活的痕迹,在施工现场偶尔挖出些墓地已经不罕见。 1944年的一个午后,成都东门望江附近的四川大学校内,一场紧锣密鼓的考古挖掘工作正在进行。 四川大学是老牌高校,前身是四川中西学堂,也是近代西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校。 抗战后期,国立四川大学准备搬回成都,地址选在了成都东部望江公园附近。 当时的望江可不比今日繁华,目之所及都是荒地孤坟,除了要清理野草,还需要小心翼翼的抚平不知名的坟茔。 而这座需要被考古的唐墓,正是在施工队建设过程中所发现的,整个墓地距离望江只有五六十米,墓主仰卧头朝西南,那是唐朝女诗人薛涛墓的方向。 在那个盗墓贼盛行的年代,这座唐墓的保存算得上完好,里面的随葬品和墓主遗体都没有遭到破坏。 这无疑是考古专业者的喜讯,在这座唐墓被发现的第二天,考古团队立刻进行了古墓清理工作。 从随葬品的规格来看,墓主殉葬的器物虽然比较少,但高低也是个贵族家庭出身。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墓主手上戴着的银镯子,竟然大有玄机! 当考古专家清理到银镯子时,突然发现其中有个小小的洞口。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沿着这个小洞口掰开,竟然藏着一张泛黄的卷纸。 这可实在是个意外惊喜! 要知道,虽然纸张只要做好加工就能保存很久,但大多数古墓的纸张书册在出土时,都已经因为保存不当而损毁。 当考古专家小心翼翼的拆开那张纸条时,面上更是难言喜色,别看纸条还没到巴掌大,却保存得非常完好。 上面刻印着一个坐莲的菩萨,旁边又印着很多梵文,四角都有菩萨像和佛教贡品。 不难猜出, 这是一张带有梵文的纸条,而经过考古专家的推断,这是唐朝佛教流行用来消灾去病的《陀罗尼经咒》。 在纸张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说明了这张咒文的刻印时间,大概在唐肃宗至德二年之后。 毫无疑问,这也是我国考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可能是雕版印刷术起源的重要考据。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一直有争议,在我国目前最早的雕版印刷史料,是刻印于868年的 敦煌《金刚经》。 而墓主携带的这张小纸条,显然不可能是孤本,这证明了一点,它的起源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早。 至少在唐朝中后期,它已经在成都地区广泛流行,墓主人或许因为诚心向佛,才将这篇经文随身携带。 谁能料到,在多年之后的一次意外发现中,它竟然成了目前仅存的两件唐代雕版印本之一。 如今这张精美的纸条已经成了展品,被保存在了成都博物馆展览,来来往往的游客都能一睹唐朝雕版印刷的风采。 成都老人张应受这张精美佛像雕刻的启发,更是自学起了雕版印刷,还留下了55件珍贵的雕版印刷作品。 但遗憾的是,贵妇人的尸骨因为被发掘后并未第一时间保存起来,等考古专家隔天一早再准备整理遗骸时,她的遗骨已经被翻得乱七八糟。 这也是考古专家的遗憾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打扰了墓主的安息,更是因为在四川地区明朝之前的墓葬中,鲜少能见到保存完整的骨架。 贵妇人的骨架之所以能得以保存千年,最主要是因为墓地上方成了水稻田,但一次意外的考古挖掘行动,却让她的遗骨被损毁,着实让人惋惜。 参考资料: 记八十年前川大校内的一次考古发掘,四川大学档案馆#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0 阅读:0
布丁小美女

布丁小美女

布丁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