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2024年,撒贝宁采访哈工大校长韩杰才院士:“有人说孩子送进哈工大就再也没见过!毕业之后就会消失,这是不是真的?”而校长坦诚地说:“确实是!” 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玩笑话,而是对哈工大学生扛起国家使命,甘于隐姓埋名的真实写照。 自从百年前建校以来,哈工大就承担着科技研发的要务。几经波折,这所学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为尖端产业培养科研人才,同时是科研要地。 像我们熟知的航天航空工程、卫星发射、作战机器人、导弹制导、水下航行等重大国防项目,都有哈工大师生的贡献。 在培养人才方面,哈工大更是贡献卓越,几十年间光是院士就培养出了123位,每年都为各行各业送出几万优秀人才,实属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一大功臣。 但接触到国防工程的核心项目,就不可避免地要确保保密性,保证国家计划和核心技术不外泄。 所以,当哈工大的学生成为核心项目团队的一员时,就会“消失”,短则和家人朋友断联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不能随便在公众场合露面,随时注意身份隐私,甚至户口信息都会被暂时抹去,“消失”在大众面前。 曾经有人说,自己的孩子在哈工大读书,从某一天开始突然失去消息,电话打不通,短信也没人看,学校那边只说人还好好的,具体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完全不给透露。 直到几年后,孩子才重新出现在一家人面前,期间错过了哥哥的婚礼,爷爷的葬礼,这些都是难以言述的遗憾。 家人到这时也只能知道,孩子去参加重要项目了,至于更多信息,比如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仍然处于保密阶段。 普通人家的孩子失去音信三两天,父母就会心急如焚,恨不得跑遍全国寻找孩子,哈工大学生的父母却不得不接受长期见不到孩子面,听不到孩子消息的事实。 虽然与孩子失联会给父母带来难以自抑的担忧,但没有父母会后悔把孩子送进哈工大, 正如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后悔把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有些人认为上了哈工大是一种荣誉,事实上,在哈工大真正做出成绩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接受表彰。 哈工大也从来不用虚名激励学生,而是要求学生潜心研究学问,做有“真功夫”的新时代人才,践行哈工大“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从哈工大出来的人才会因为自己曾是哈工大的学生而骄傲,但不会过分追求名利,因为学校的教育早已让他们明白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的道理。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仍需要大量先进人才,特别是在尖端科研这一块,哈工大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盼,我们也应给予哈工大师生应有的尊重与敬意,感谢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立下的汗马功劳。
某些高校人才引进的坑,资本家见了都要流泪。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