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黑龙江退休职工在石缝里发现不明电台遗物,检查后发现,上面写有中文“朴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21 22:28:25

1985年,黑龙江退休职工在石缝里发现不明电台遗物,检查后发现,上面写有中文“朴英山”和俄文”朴英山字典”的字样,电台上还印有英文"USA"(美国)的字样你,背后故事被曝光之后,不禁让人泪目。

1985年8月底的黑龙江山林里,退休职工老梁头挎着竹筐往山腰上爬。

他特意绕开平时常走的小路,专挑人迹罕至的陡坡寻摸松茸。

没曾想他竟在寒葱河林场作业区的一处岩石缝前,看到有个油布包裹的物件,外头还缠着几圈麻绳。

老梁头扒拉开碎石块,拽出这个沾满泥巴的包裹,拆开五层胶合板钉成的小木箱,里头躺着个铁机器,表面六个凸起的零件早就锈成了红褐色。

旁边还放着修理工具和本泛黄的旧字典,封皮上歪歪扭扭写着"朴英山"三个字,底下还有串俄文字母。

最扎眼的是机器侧面刻着"USA"的英文字样,老梁头心里咯噔一下,这怕不是特务留下的东西?

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不敢耽搁,跟着专家往现场跑,拿毛刷扫净机器上的灰,发现此物长27厘米、宽20厘米,跟八仙桌抽屉差不多大。

专家拿放大镜瞅了半天,认出是美式收发报机,可配套的密码本上又印着俄文,整件事透着蹊跷。

消息在县城传开后,街坊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有说是美国间谍留下的,有猜是国军撤退时藏的,还有人怀疑是苏联人搞的鬼。

这事儿惊动了北京城里的老太太王一知,她原是东北抗联周保中将军的媳妇儿,当年在苏联红军88旅当无线电指导员。

听说发现电台的消息,她连夜坐火车赶回黑龙江,在林业局仓库里,她颤抖着摸过生锈的机器,眼泪止不住的流,嘴上说着:"这是咱抗联的命根子啊!"

老太太抹着眼泪讲起了四十年前的旧事,那时候东北抗联被日本人撵得没处躲,大部队撤到苏联整编成教导旅。

苏联人给配发的电台都打着"USA"的标记,说是怕被鬼子发现找麻烦。

朴英山就是使这种电台的好手,这朝鲜族汉子记性特别灵,带着小队在牡丹江周边钻山沟、摸敌情,给苏联红军传过不少要紧消息。

1944年开春,朴英山领着两个战士回宁安摸鬼子据点,在山里待了半个月,电台电池撑不住了,他们就把机器裹上油布,塞进半山腰的石缝里。

朴英山盘算着去东宁县找帮手,没想到竟碰上叛徒李义弼。

李义弼早先跟着抗联打过游击,后来投了日本人当汉奸,他假模假式请老战友吃饭,酒桌上突然掏枪打死了俩警卫员。

朴英山被抓进哈尔滨的宪兵队,老虎凳、辣椒水挨个招呼,也没吐露电台的下落,直到小日本投降后,大伙儿在伪军档案里找着记录,才知道他让鬼子害死在牢里了。

老梁头发现的这个电台,就是朴英山当年藏的,苏联造的机器打着美国标,密码本是学生字典改的,这套伪装把日本人耍得团团转。

后来抗联老兵李荆璞来辨认,摸着生锈的天线直叹气:"当年这可比命金贵,老朴他们豁出性命护着,才留下的证物。"

如今这个电台躺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玻璃柜里,旁边摆着那本缺角的字典。

来参观的年轻人总爱问讲解员:"这么破旧的机器能传情报?"他们不知道,就是这些锈迹斑斑的铁疙瘩,当年串起了中苏两国的情报网。

从1941年到1945年,三百多抗联战士轮着班往东北摸,用这种小电台传回去的日军布防图,后来印成手册发到了每个苏联军官手里。

信源:东北网2015.5.25【如果国宝会说话】东北烈士纪念馆"镇馆之宝":一部电台"见证"峥嵘岁月

0 阅读:320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