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33岁的茅盾爱上22岁女学生,铁了心要和妻子离婚,婆婆得知此事后,拍

生而宅命 2025-04-21 23:02:25

1929年,33岁的茅盾爱上22岁女学生,铁了心要和妻子离婚,婆婆得知此事后,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只需要三招,保证让他回心转意。” 漫步在东京的樱花树下,33岁的茅盾和22岁的秦德君似乎已忘却了远在上海的家庭和责任。这段始于1928年的情缘,宛如一场命运的捉弄,将两颗孤独的心紧紧相连。 一切要从1928年的那个暮春说起。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革命人士,迫于形势,茅盾不得不隐居上海。在好友陈望道的建议下,他决定东渡日本,换个环境。热心的陈望道帮茅盾办理出国事宜,兑换日元、订购船票。茅盾去陈望道家取船票时,与昔日学生秦德君不期而遇。原来秦德君也打算去日本,陈望道请茅盾对她给予关照,茅盾欣然应允。 "她是你夫人吗?"当日本宪兵在神户例行检查时,面对这个误会,茅盾用英语随口回答:"是的,她是我亲爱的妻子。"秦德君听了会心一笑,没有申辩。这句无心的谎言,却成了他们关系的伏笔。 彼时的秦德君,已经历过人生的诸多坎坷。1919年,年仅15岁的她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学校开除。次年,她北上寻求李大钊帮助前,遭遇《新蜀报》编辑穆济波的奸污,痛不欲生的她甚至一度投井自尽。更糟的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不得不嫁给穆济波。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只带给她无尽的痛苦。后来,她又与刘伯坚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却未能修成正果。1927年11月,她生下了与刘伯坚的女儿,只能独自抚养。 到达东京后,茅盾最初住在旅馆里,秦德君则住进了"东亚预备学校"女生集体宿舍。彼此离得很近,来往密切。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中,他们的感情日益加深。1928年冬天,他们开始了同居生活。 茅盾亲切地称秦德君是他的"救星",是挽救他的"北欧命运女神"。他们一起漫步在东京的樱花树下,畅想未来;共同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异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互相启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当茅盾因"幻灭、动摇、追求"三部作品遭到国内左翼文坛批判而苦于找不到新作素材时,秦德君给他讲述了好友胡兰畦抗婚出逃、参加革命的故事。茅盾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虹》。1929年4月到8月,小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成为茅盾成为文学巨匠的新起点。连小说的名字都是秦德君取的,可见这部作品凝聚了两人的心血。 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8月,秦德君因意外怀孕,茅盾中止了《虹》下半部的写作。更糟的是,她与茅盾同居的消息传到了发妻孔德沚的耳朵里。加上日本方面开始清洗革命人士,茅盾与秦德君被迫于1930年4月初回到上海。 1970年1月,孔德沚重病不治离开人世,茅盾在日记中写道:"此时我不禁放声痛哭,盖想及她的一生,确是辛辛苦苦,节约勤劳……过后思量,我很对不起她。"回首四十年前那场婚姻危机,若非婆婆陈爱珠的三招妙计,这段婚姻恐难保全。 茅盾带着秦德君回家见母亲时,本以为秦德君腹中已有自己的骨肉,母亲一定会同意他与发妻离婚。然而,他错估了母亲的态度。陈爱珠不仅推脱不见秦德君,还对儿子说出了铿锵有力的话:"我有生之年,你别想离婚。" 面对婚姻危机,陈爱珠拍着胸脯对儿媳孔德沚保证:"放心,只需要三招,保证让他回心转意。"第一招便是站在儿媳一边,给予精神支持。当孔德沚得知丈夫移情别恋的消息,委屈得大哭起来,婆婆陈爱珠劝慰道:"我的儿子我知道,他会回心转意的。"这番话给了孔德沚极大的信心与依靠。 陈爱珠的第二招更是釜底抽薪。她对儿媳出主意说:"妈给你撑腰,你去截断他们的稿费。断了经济来源,他们就不能长久。"茅盾在国内发表作品,稿费都是由好友叶圣陶和郑振铎转寄。有了婆婆做后盾,孔德沚找到叶、郑二人,提出将茅盾的稿费划出一部分养家。作为茅盾名正言顺的妻子,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无可指摘。 这一招果然奏效。茅盾与秦德君在日本的一切花销都依赖稿费维持。自从稿费被截断,他们的经济陷入困境,再加上日本开始清洗革命人士,两人不得不回国。回国后虽然依然同居,但经济上的拮据已为他们的关系埋下隐患。 陈爱珠的第三招则是亲情与道德的双重攻势。当茅盾回家想要离婚时,她苦口婆心地说:"你自幼丧父,我含辛茹苦将你抚养成人,又教你礼仪诗书,处世之道,现在你却抛妻弃子,要摧毁一个美好的家庭,于心何忍?况且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应回心转意,归家团圆,担负起这个家庭的重担,这才是正道。"面对母亲的教诲,茅盾满面羞惭,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0 阅读:53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