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员叫凌少农,江阴人。
当时,新四军缺少布料制作军装,部队首长对此十分着急,几个部队首长就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对策。
经过讨论,几个首长认为,今年夏天,根据地的小麦收成不错,比前几年都要好,或许可以用小麦换回布料。不过这时候,因为日军实施了经济封锁,根据地的物资很难运出去,外面的物资也很难运进来。
在这种背景下,用小麦换布料,难度很大。
几个首长一商量,就叫来了侦察股长凌少农。
凌少农是江阴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
参军之后,凌少农就一直在这一带搞侦察,再加上他是本地人,时间一久,对附近的情况就非常熟悉。
所以上级首长就把以麦易布的任务交给凌少农。
对凌少农来说,如果是侦察敌情之类的任务,他有信心完成,但以麦换布,类似的任务他还没有干过,所以他心里就没有底。不过既然上级首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他,那就是相信他,他必须想办法完成才行。
接到任务后,凌少农先是进城打探行情。
进城后,凌少农走了几家粮行和布行,摸清楚了小麦和布匹的价格。对凌少农来说,摸清楚商品的价格不是什么难事,不到半天时间,他就弄清楚了。
在弄清楚价格的同时,凌少农还发现,在城中购买布匹会受到严格的数量限制。那时候,日军为了防止布匹等物资流入根据地,就实行了严格的数量限制。
一般的布行,只有几匹布或者十几匹,布行老板担心日本人算账,也不敢多卖。就这点布,根本不够用。
就算凌少农把城里各大布行的布全部买光,都不一定够用,而且还会引起日军的注意。还有一点,凌少农还没有找到大量收购粮食的粮行,其原因,同样和日军实施的经济封锁有关,这可愁坏了凌少农。
凌少农只好找城中的地下党员帮忙,地下党员让他找一个姓马的粮行掌柜,说这个马掌柜或许有办法。
凌少农就找到了这个马掌柜。
马掌柜十分爱国,听说了凌少农的来意后,他说,他也没有办法帮他。但马掌柜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和日本商人做生意,日军实施的经济管控,只针对中国人,日本商人几乎不受限制。凌少农需要的布匹数量太多,除了日本商人,其他人估计也是无能为力。
凌少农想了想,就采纳了马掌柜的建议。
在马掌柜的引荐下,凌少农见到了日本商行的吉田经理。珍珠港事件后,日军扩大了战线,前线需要各种物资,尤其是粮食,这段时间,这个叫吉田的日本商人正在四处筹集粮食。吉田听马掌柜说,凌少农手上有一大批小麦,这才答应与凌少农见面。
因为吉田手上,正好有凌少农需要的布匹。
“你有多少麦子?”见面后,吉田直接问道。
“六万斤。”凌少农回答。
听了凌少农的回答,吉田心中极不平静,因为凌少农报出的数量,比他预计的多了很多,他忍不住多看了凌少农一眼,开始上下打量凌少农。一番打量后,吉田发现,凌少农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种气质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有,凌少农很可能是中国军人。
想到这,吉田直接问道:“你是不是军人?”
凌少农一愣,随即说:“我是新四军。”
此话一出,吉田瞬间不淡定了,他没想到凌少农竟直接承认身份,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看着现场的气氛冷了下来,凌少农又说:“吉田先生,我如果不和新四军打交道,哪来这么多麦子,你说是吧?”
闻言,吉田也不再谈论凌少农的身份问题。
他到底是个商人,对商人来说,利益最重要。哪怕凌少农真的是新四军,那又如何?即便吉田派人把凌少农抓起来,送给日军,无非就被口头嘉奖一顿。
而如果与凌少农做生意,拿到的好处可是实打实的。
这般想着,吉田就把话题转移到交易问题上。
对于交易的价格,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但对于交易的地点,两人都不肯让步,因为凌少农不相信吉田,吉田也不相信凌少农,两人都担心对方耍花样,所以交易地点,就一直谈不拢。眼看交易就要破裂,马掌柜站了出来,提出在龙泉沟交易。
龙泉沟距离新四军根据地很近,吉田不愿意,马掌柜提出,他愿意做担保,出了事情就找他。
见吉田还是有些犹豫,马掌柜又找了另外两个颇有声望的地位的商人,让他们一起担保,这样,吉田才答应在龙泉沟交换货物,这笔交易才算达成。
几天后,新四军派人把小麦拉到龙泉沟。吉田派了卡车将布匹送到龙泉沟,之后就把小麦拉走了。
新四军连忙把这些布匹运回根据地,这样,困扰新四军许久的布匹问题,就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