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放到中国近代军史上也一样通用。 1946年那会儿,蒋介石不厚道,撕了“双十协定”,跟解放军杠上了。解放军压力山大啊!毛主席一看,行,咱来个“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打算用灵活战术把敌人给磨垮。可就在苏中战役要开打前,兵力咋分配这事儿,居然内部先掐上了。“老大不在家,小兵也能自己做主”,这老话儿在现代战场上还是管用,粟裕和陈毅两人,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苏中战役前,陈毅连着三次叫粟裕支援,粟裕愣是没挪窝。粟裕可不是想造反,他是瞅着战场那形势,觉得苏中那地儿,地势平,民心稳,正好能给蒋介石来个下马威。他琢磨着,苏中这一仗要是赢了,后面就好打了。所以,陈毅再怎么催,粟裕还是咬牙坚持,连中央那儿都跑去解释了。结果,粟裕“七战七捷”,那叫一个风光,证明了自己没错。不过,这事儿也暴露了指挥体系的小毛病,毛主席一看,得嘞,军制得改改,给以后的胜利铺铺路。历史这玩意儿挺逗,告诉你哈,真正的牛叉将领,不光能老老实实听话照做,还得是个机灵鬼,懂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随机应变。粟裕这家伙,说不定啥时候就让陈毅大将军挠头了,但你猜怎么着?这一折腾,咱们中国革命反倒是多了点脑回路,多了份死磕到底的韧劲儿。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