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之所以敢跟美国正面硬碰硬,丝毫不带怂的,除了有实力支撑以外,还因为我们悟透了两点。 加征关税,美国先出手,中国没急,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下盘很深。 不是不还手,是看准时机打痛点,先向WTO起诉,拿“国际规则”压单边霸权,再设缓冲期,留出口商喘口气。 打得漂亮,打得有理有节,反制干净利落。 美国要打贸易战,中国就拉盟友上桌,揭老底、算总账,大豆滞销了,南美农民火了;能源危机了,欧洲制造哑了,关税一层层加,美国也一步步孤。 不光打经济战,还要打话语战,数据摊开,现场图放出来,谁是破坏者、谁是真正的“系统性风险”——全球看得一清二楚。 不久,加拿大软了,法国不吭声了,德国左右为难。 北欧直接上街,“拒买美货”成了潮流,美国喊联盟,盟友冷脸;中国讲规则,多边叫好。 表面看是中美贸易冲突,实则一场战略体系硬碰硬,中国不走老路,偏要从规则里找杠杆,这不靠一腔热血,靠的是手上有牌。 打铁还得自身硬,敢硬刚是因为有后手。 稀土掌握在手,占全球90%。芯片断供?那就研发自产,从14纳米干到7纳米。 F-35要飞?中国一句话,稀土不出口,美国军工厂直接停五年。 别人打科技限制,中国打原材料命门,见招拆招,招招带刺。 新能源布局一出手,全世界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未来,电池、电车、光伏板,全球市场占比一骑绝尘,供应链中国自己拉起来了,别人要绕,也得看中国眼色。 这不是硬撑,这是“反制能力”摆在台面上,谁也绕不过。 美国想靠盟友围堵,问题是这套阵线早就裂了。 法国总统高调喊话,欧洲要走自己的路,沙特签了能源大单,连阿联酋也在中方峰会上站台。 东盟直接用脚投票,2023年对华贸易额超2万亿,甩开美国。 金砖国家扩容,RCEP落地,美元体系之外,开始有了新游戏规则。 美国拼命围堵,中国转身就另起炉灶,不去旧宴席抢肉,自己开桌请客,能来就来,愿赌服输。 多极化格局里,不再谁说了算,而是谁手里有牌、有货、有信得过的路数。 从朝鲜战场“零起点”对抗美国,到今天的体系级较量,中国一向不怕难,不怕压。 抗美援朝拼的是命,现在拼的是体系升级,那时候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是“芯片加高铁”。 华为被围堵,硬生生干出个鸿蒙系统,芯片被卡脖子,硬啃技术壁垒,不是靠谁施舍,是靠自我生长出来的体系肌肉。 越打压越强,越压迫越硬,这不是口号,是一次次反打中的骨血经验。 为什么中国能看得远、忍得住、打得狠?因为文明经验长、底层逻辑稳,五千年历史不是讲礼仪的工具,是生存智慧的积淀。 讲规则,但不信西方说了算;讲合作,但不信旧同盟能救命。 多边框架要参与,但不受控,自信不靠喊,靠一次次博弈里站住脚。 美国玩“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偏不接招,该强就强,该软就软,关键点上一刀切,谈判桌上能喝茶也能翻脸,全看对方怎么走。 外人总说中国神秘,看不透,这不是神秘,是逻辑跟西方不同。 讲“和而不同”,讲“不战而屈人之兵”,讲“大势不动,小局可舍”。 美国想打局部战,中国却摆全球盘,别人下的是招法,中国想的是规则,有人做局,中国干脆改规则。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打到今天,已不是肌肉碰肌肉,而是体系怼体系,规则对单边、联盟对孤军、韧性对打压,这才是硬博弈的真相。 中国出手,不是因为想打,而是因为现在有能力选怎么打、有底气定什么时候打,有信心把场子撑住,也有能力让对方下不来台。 这场硬仗的走向,还在继续。 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晰:当下这场博弈,输赢不在谁声音大、谁军舰多,而在谁更能撑住规则的底线、战略的远期、朋友圈的深度。 真正的较量,不是热战,是谁能重塑世界的游戏方式。 参考资料: 沈联涛:《世界秩序中的中国战略逻辑》,《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4期。
现在的中国打的过美国吗?这么说吧,很快就会知道了,经济上无法取胜,或者占不到他们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