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原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黄翔写信给关麟征,说:“老子在前方跟共产党打仗,你们反把我儿子当共产党抓起来了,真是岂有此理!”,结果,1949年2月黄翔率部起义,4月儿子和朋友驾着飞机也起义了。
黄翔的儿子叫黄琪玲,在父亲的安排下,原本在成都国民党中央军校炮兵大队学习,入学第二年抗日战争胜利了,黄原本以来天下从此太平了,但没想到老蒋又发起了内战,这令年轻气盛的黄琪玲十分郁闷。
当时共产党在成都有发行《新华日报》,还设有进步书店,专门宣扬共产党的救国理念,黄经常私下偷偷阅读,在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对共产党的主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1947年秋,临近毕业时,黄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准备办《国魂文谊》的刊物,并为此展开筹备活动,然而刊物还没出,他们就被军统给抓了。
远在北平的陆军将领黄翔听说儿子被当共党给抓了,心下十分着急,马上写信给军校校长关麟征和教育长吴永周,气愤地说:“老子在前方作战,你们却把我儿子抓了,真是岂有此理!”,同时,中共地下党出于保护爱国青年,也对黄等人展开了营救。
军统原本想把此案当作重案来办,不想中间经中共地下党活动,案件有了转机。当时中央军校炮兵大队的指导员李碧光是一名地下党员,黄的案子就是经他审理的。
李以政工人员身份抢先介入此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把黄等人从军统处要了过来,经过简单审理后,便向上级汇报说这个组织并没有政治背景,只是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组织,并建议鉴于学生们有认识错误的表现,从轻发落。
死罪虽免,活罪难逃,黄琪玲等人被炮兵大队除名,之后关了半年被释放。出狱后,黄与几名同学北上就去寻找父亲黄翔了。
父子二人在北平一见,相互交流了一下对共产党的看法,以及当下国民党的局势,最后达成一致:随时准备投共。
1948年,黄翔升任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之后把黄安排到武汉陈明仁处,出任武汉警备司令部警卫排长。
在此期间,黄结识了国民党空军武汉王家墩机场飞行员梁惠福,二人志同道合,而且梁也因不满国民党统治而坐过牢,共同的遭遇拉拉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1949年2月,黄琪玲在《武汉日报》上看到一则令他兴奋的消息,父亲黄翔在北平起义了,他马上想飞奔到父亲身边,但此时他已受到军统严密监视,想脱身很难。
于是,他找来梁惠福商量,并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梁的身份弄一架飞机,但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情,梁劝黄要想好,黄坚定地说:“就算死了,也比现在这样活着强。”
其实梁对此也早有准备,他此前早就打听过,解放区对于驾机起义来的飞行员十分欢迎,只要他们的飞机到解放区时上下摇动一下机翼,算是暗号,马上就会有人接应他们。
虽说方案确定了,但要想成功起飞还是难上加难。为了麻痹机场相关人员,他们在起飞前一晚,4月6日晚上,在黄的家中举办了一场舞会,几乎把王家墩机场的飞行员及家属都请来了,舞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待到大家疲惫不堪都撤后,黄、梁二人,外加黄的表姐王亚蒙,三人开始行动了。
此时梁已经提前准备好一架B25炸机,飞行目的地石家庄,如果中途遇到敌机追赶,则本着就近原则着落。
对于如何进入机场,也做好了安排,黄学着梁也扮作飞行员,王则扮做阔太太,因为当时国民党很多军官都拖家带口逃跑。
而他们最担心的是,在起飞后如果遭遇阻拦怎么办?黄是完全豁出去了,谁阻挡就打死谁;起飞后也会遭到追击,如果幸运,在时间上他们有优势,那就可提前降落,万一时间上来不及,那就用飞机上的机关炮打追击机,实在不行,还是一死,直接撞机。
总之三人抱定了必走的信念,即便粉身碎骨,他们也决不回头,但他们所有的准备几乎都是多余的。
由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相继发起,武汉已陷入一片混乱,机场管理也不例外,管理上漏洞很多,要不然梁也不会轻易搞到一架飞机。
4月7日凌晨5点,三人的冒险之旅开始了,他们大摇大摆地走进机场,之后迅速登上飞机,梁惠福马上操纵飞机,随着轰鸣的引擎声,飞机腾空而起,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三人几乎可以宣告逃跑成功了。
飞机刚一起飞,梁就收到地面指挥官的紧急呼叫:“914,你的任务是什么?”,梁沉着答复:“914试飞!”,塔台气急败坏地呼叫:“914,你没有试飞任务,我命令你立即落地!”
梁不再理会,关掉了收音机,加足油门,义无反顾地向北飞去。王家墩地面指挥部马上刻出派数架飞机追击。
半小时后,飞机飞抵解放区郑州上空,同时追击的飞机也在向他们逼近,按事先的计划,他们就近选择郑州着落,当飞机减速盘旋,摇动机翼后,地下涌出一股人群马上向他们跑来。
待他们顺利着陆后,走出舱门迎接他们的是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歌声,他们的驾机起义真的成功了。
与此同时,敌机由于遭到解放军高射机枪的射击,盘旋之后逃走了。但遗憾的是,那架起义的B25轰炸机次日被炸毁了。
4月23日,三人在北平受到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