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

鲸鱼铲史官 2025-04-22 09:36:12

1998年,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正当双方讨价还价时,德国人却以3000万美金贱卖给新加坡,这是为什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德国打捞船船长沃特法在印尼海域偶然发现了一艘沉没的中国商船,而船上竟然藏有将近七万件中国文物。这个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沃特法找到了国际上的专家和学者,让他们鉴定这批宝物的年代和出产地。经过仔细分析,专家们确定这批宝物来自中国唐朝时期,这艘沉船是当时的中国商船,意外触礁后沉没。

这批文物中的大部分瓷器来自中国唐朝的长沙窑,其中有些瓷器上刻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的汉字,宝历是唐朝皇帝唐敬宗的年号。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文物局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与德国方面进行交涉,希望能够将这批文物“认祖归宗”。然而,交涉的过程并不顺利。

中国文物局派遣了代表团前往德国,与沃特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会谈的氛围紧张而严肃。

代表团表示:“沃特法先生,我们非常重视这批文物的归属和保护,希望能够与您商讨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些文物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我们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沃特法坚定地回应道:“这批文物是我在公海发现的,根据相关海域管理条约,所有在公海取得的物品都归发现者所有。我理解这些文物对中国的重要性,但作为发现者,我有权决定它们的去向。”

代表团成员纷纷附和道:“沃特法先生,我们理解您的立场。但这批文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我们希望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将其带回中国,供人民欣赏和研究。”

沃特法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后开口说道:“既然您这么重视这批文物,那就只能通过购买的方式解决了。我为这些文物开出了一个价格。”代表团的成员们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沃特法将要开出的价格。

沃特法缓缓说道:“三亿美元,这是我认为这批文物的价值。”代表团成员们相互交换了眼神,

他们对这个天价感到震惊。这笔巨额交易对于中国文物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

代表团坚定地说:“沃特法先生,这个价格实在太高了。我们理解文物的价值,但我们的预算有限,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沃特法冷笑着说:“既然你们不能承担,那就没有其他办法了。这批文物将会留在我手中。”

经过数次谈判,双方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沃特法坚持要以三亿的天价出售这批文物,而中国文物局无法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代表团的成员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不愿意放弃这批宝贵的文物,但三亿美元的天价实在是难以接受。

回到中国后,代表团向中央文物局汇报了交涉的结果。局内的高层们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说:“这批文物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我们的预算确实有限。三亿美元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额负担。”

另一位代表团成员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渠道,与德国政府进行进一步的交涉。也许他们可以斡旋或提供某种援助。”

经过进一步的磋商,中国政府决定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德国政府的帮助。他们希望德国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德国政府同意与中国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双方的代表团再次展开了谈判。

德国代表说道:“我们愿意协助解决这个问题。这批文物的归属问题确实很敏感,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国代表感激地说:“非常感谢德国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我们希望能够以友好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使这批文物能够回到中国,为我们的人民所珍视和研究。”

但就在这时,这批文物被一位新加坡的富商以三千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并捐赠给新加坡亚洲博物馆。

这些文物从此流落到异国他乡,无法回归祖国。有人猜测,这是因为德国政府为了拉近和新加坡的关系,以这批文物做了敲门砖。

这个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国人对流失的文物感到遗憾和愤慨,同时也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与各国合作,努力追索流失的文物。

尽管这次的交涉没有成功,但中国对保护文物的努力不会停止。通过法律途径、外交手段和公平交易,中国将继续努力追回流失的文物,让它们回到家乡的怀抱。

0 阅读:77
鲸鱼铲史官

鲸鱼铲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