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22 10:59:49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参考资料:“失踪”305天后,他还活着一日一度一日一度官方澎湃号 1998年2月的一个清晨,何家庆怀揣着10多年积攒下来的27720元积蓄,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带着刊登着国家“八七”扶贫计划贫穷县名单的《光明日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南扶贫之路。 出发前,他给妻子和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坦言此行的危险与未知,甚至做好了不幸的准备。这哪里像是一次普通的出行,分明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冒险! 这305天里,何家庆经历的艰难险阻超乎想象。人迹罕至的西南山区,处处暗藏杀机。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和桂北山村里,他两次夜宿山洞,却被毒蛇咬伤,腿肿得发亮,整整20多天都无法正常行走。 换做别人,恐怕早就吓得打道回府了,可何家庆没有,凭借着自己懂中草药的知识,硬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自己的性命。 在广西百色穿越树林时,他又遭遇了一群硕大的飞鼠疯狂啄咬。那画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胆战心惊。深山老林里,饥饿时刻折磨着他,他曾讨过猪食,甚至吃过发霉长虫的饼子。 身上的钱花光后,他靠乞讨为生,熬过了整整两个月。这期间,死神好几次与他擦肩而过,乘坐的中巴车被洪水困住,他刚从车窗爬出不到10分钟,汽车就被洪水冲走,车上27人全部遇难;他还遭遇了17次车祸,却奇迹般地一次次死里逃生。 扶贫的道路,不仅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有人为的冷漠与伤害。面对一些官员的冷眼和质疑,何家庆虽气愤却并未放弃。因为他知道,那些种魔芋的芋农们正眼巴巴地盼着他,需要他传授技术。 而真正的山区芋农,把何家庆当成了亲人、救星,称他为“农民的教授”。在五里乡,站长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他是“及时雨”;在重庆市酉阳县青华乡,劳累过度发高烧的何家庆,得到了农民陈远长杀自家老母鸡煨汤的照顾。 烧退后,他执意要走,老奶奶让孙子给何家庆磕头,许多人都感动得哭泣,几名大汉更是抬着、背着他送出40里地。 何家庆如此拼命,只为了魔芋。魔芋,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在何家庆眼中,却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1990年,在绩溪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的他,结识了魔芋。 挂职3年,他骑自行车或步行,跑遍了23个乡,采集植物标本1536件,被百姓称为“跑山县长”。他自费购买魔芋种,在绩溪31个地方试种400多亩,丰收时节,芋农平均收益2000元,他也因此成了“魔芋县长”。 何家庆的这份执着,源于他贫苦的童年。一家人靠着父亲拉板车挣钱度日,这样的成长经历,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在安徽大学生物系学习时,他就对植物研究充满热情,每天泡在图书馆,第一个进馆,最后一个出馆。为了考察大别山,他省吃俭用,结婚都只是凑合,攒了六七年才攒下3000多元。80岁高龄的父亲倾其所有,拿出4000元支持他,这笔钱是父亲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饱含着对他的期望。 1984年3月,何家庆踏上了考察大别山之路。3省19县,行程25368里,225天的艰难行程,阴雨、悬崖、洪水、野狼、蚂蝗……各种危险随时威胁着他的生命。 有一次,他攀登大别山主峰时滑倒,膝盖磨烂,跪在悬崖上上下不得,生死关头,是一位猎人冒险救了他。在桐山考察时,他晚上住在农民牛棚里,农户发现后,把他请回家中,还不停地向他求教。 何家庆的生活极为简朴,家中家具陈旧,衣服穿了几十年都不舍得扔。他把工资、稿费、奖金全部攒下来,花在了自费调研和考察中。2001年、2009年,他还向春蕾计划捐赠了20万元,资助贫困女童读书。有人说他傻,可他对这些质疑一笑置之。在他心里,山区人民的真诚与困苦,远比物质享受重要得多。 后来,何家庆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诸多荣誉,面对记者“是怎样的激情使你坚持这么多年”的提问,他回答:“不是激情是感情。激情是短暂的,感情是长期的。”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无法进食的他,还躺在病床上尽力写调研报告。他就像一个无私的殉道者,燃烧自己,照亮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道路。 何家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之光永远不会熄灭。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纯粹,什么是奉献。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如今,我们生活在繁华都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可千万别忘了,在那些偏远山区,还有许多像曾经的何家庆一样,为了改变贫困面貌而默默奋斗的人。让我们记住何家庆,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0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