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时,顺便回家探望了母亲,这

小博大史 2025-04-22 11:46:38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时,顺便回家探望了母亲,这位95岁的老人看着多年未见的儿子,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954年,年仅28岁的黄旭华,接到了中央一道特殊任命:组建中国第一支核潜艇研究团队,面对国家的召唤,他毅然决然,给家里留下一封信,随即悄然离去,从此,他隐姓埋名,深潜30载。   核潜艇,被誉为“海上巨龙”,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重要标志,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研制核潜艇无疑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图纸可参考的情况下,黄旭华带领团队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倒重来,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团队成员常常通宵达旦,靠着馒头和咸菜度日,一张简陋的行军床,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刷新了世界战略格局,这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用汗水和泪水,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辉煌!胜利的背后,又有谁知道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黄旭华用30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常人难以想象,他是以怎样的代价换来的这份坚持,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黄旭华不能对家人透露分毫,在亲友眼中,他成了“失踪人口”,街坊邻居开始纷纷议论,认为他数典忘祖,丢下父母不闻不问,甚至,黄旭华的父亲,也在怅惘与失望中度过晚年,最终未能再见儿子最后一面,     世人皆以为黄旭华忘恩负义,只有他自己明白,那些骂名,那些委屈,他是身不由己,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牺牲小家,而这背后,是他忍受着怎样的伤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黄旭华用平凡书写伟大,用默默无闻铸就永恒丰碑,今天,当我们谈论起新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将是一个永远无法被遗忘的名字,     俗话说:“哭笑悲欢,阴晴圆缺,都是轮回,”黄旭华用半生的泪水,只为换来国家的笑颜,当第一艘国产核潜艇破水而出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那一滴滴泪水,是幸福的泪,是自豪的泪,更是家国情怀的结晶,     从蛙人,到潜艇,再到航母,新中国的海军力量,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不断壮大,他们中,有像黄旭华一样隐姓埋名的幕后英雄,也有冲锋陷阵的一线指战员,是他们用汗水,用热血,用生命谱写了共和国海军不断向前的恢弘篇章,     黄旭华的泪水,化作了催生新中国海军的一泓春泥,半生的奉献,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图强,为民族复兴赤诚奉献,在这片泪水滋养的沃土上,必将开出最美的国之荣光之花!

0 阅读:39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