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帝下令将左宗棠斩首示众,情急之下,左宗棠连夜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求救,然而,胡林翼却表示:“皇命难违,我也无能为力,不过,你可以去找一个人,也许能救你一命!” 左公初涉仕途,便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太平天国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时朝廷腹背受敌,内忧外患,左宗棠出谋划策,趁敌军围城之际,出其不意地断其粮道,迫使叛军仓皇撤退,这一奇招让左公名声大噪,成为了军中的风云人物,此后他在湖南主政期间,不仅军功卓著,还兼顾地方经济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一方贤君。 然而,这位直言敢谏的年轻幕僚,却也因其耿直的性格和锋芒毕露的作风,招来了祸端,他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大员樊燮,因公然对其渎职行为进行弹劾,惹怒了这位心胸狭隘、心肠歹毒的权贵,樊燮恼羞成怒,处心积虑地对左公进行陷害,竟给他扣上“干预军务”的罪名。 此时的左宗棠虽已小有名气,但在朝堂之上,仍是籍籍无名的小辈,面对朝中显贵咄咄逼人的攻讦,他只能选择暂避锋芒,四处求救,谁知樊燮添油加醋,竟让此事闹到了咸丰皇帝跟前,圣上大怒,当即下令追捕左宗棠,欲置之于死地。 就在左公走投无路之际,老友胡林翼挺身而出,暗中安排舆论为他开脱,而那位在朝中呼风唤雨的皇亲国戚肃顺,也欣赏左宗棠的才华,认为他是国之栋梁,不容荒废,于是力排众议,上奏皇帝,以国家利益为重,将左公的死罪改为流放。 于是乎,左宗棠因祸得福,免于一死,只是被贬为湘军,不过对于官场失意的他来说,这倒成了转祸为福的一个良机,让他重新戎装上阵,马革裹尸,就此拉开了左公从一介布衣幕僚,蜕变成为一代名将的序幕,戎马倥偬,从戎十载,左宗棠在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宝贵的带兵打仗的经验,这为他日后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打下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在被贬谪到湘军后,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戎马生涯中,他深知,唯有建功立业,才能洗刷冤屈,重振声威,左公在军中如鱼得水,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了军中的佼佼者。 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战场上,左宗棠屡立奇功,他带领湘军转战千里,攻城掠地,所向披靡,那些叛军在他的铁骑面前,如同纸糊的老虎,不堪一击,而他的军事才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从战略到战术,从运筹到指挥,无不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功成名就之后,左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率军征讨西北叛乱,平定了陕甘回变,为大清江山再立汗马功劳,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左宗棠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兵家之神”,他的军事才华,让朝廷刮目相看,就连当初要杀他的咸丰皇帝,也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左公不但战功赫赫,而且还兼顾军政,恤民爱物,他在陕甘当政时,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体恤民情,深得当地百姓拥戴,他还不忘初心,多次上书朝廷,针砭时弊,呼吁变法图强,左宗棠的忠言逆耳,却也让朝中有识之士对其另眼相看。 随着左公声望日隆,他终于等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同治皇帝继位后,特召左宗棠入京述职,赐予了他二品大员的身份,让他重新执掌兵符,而那个当初陷害他的樊燮,也因为种种恶行,遭到了弹劾,黯然下台,此时的左公,已今非昔比,成为了叱诧风云的一代名臣。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杀掉了所有俘虏,包括降俘。然而,左宗棠手上沾满了血,却没人骂,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