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之下,美国顶级精英是怎么看待中国的?4月5日,美国现任国务卿卢比奥曾经的一句话值得警惕......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美国对华态度,那一定是“恐惧”,这种恐惧不是对军事力量的忌惮,而是对一个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最庞大产业集群的国家,在“规则之外”崛起的无力感——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中国制造2025”九周年评估报告》中直言:“中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也是最奇怪的对手”。 当卢比奥将中国与纳粹德国、苏联对比时,他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结论:“中国不需要复制美国模式,就能动摇美国霸权根基”。 支撑这个判断的是三组数据:工业规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仅造船业就承包了全球70%大型商用船舶,美国加征关税时甚至单独针对中国船只——因为七大洋上漂着的货轮,每10艘就有7艘写着“中国制造”; 技术突破:中国在电动汽车、高铁、太阳能发电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半导体、机器人等5个领域跻身第一梯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不仅是最大生产国,比亚迪等企业更让特斯拉都感受到压力; 产业链韧性:41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全覆盖10,疫情期间从口罩到呼吸机都能48小时转产,这种能力让卢比奥承认:“即使关税加到245%,中国工厂也不会搬去印度”。 这种评价并非空穴来风,二战时期美国靠“下饺子造航母”奠定霸权,而今天中国一年建造的军舰吨位超过整个欧洲总和,当越南主动订购C919大飞机、德国车企排队购买宁德时代电池时,美国精英终于意识到:工业实力才是21世纪的大国博弈密码。 特朗普曾放话“用关税逼走中国制造”,但现实却狠狠打脸: 成本≠竞争力:印度工人工资只有中国1/8,但苹果在印度建厂半年就因良品率暴跌撤回,反观中国苏州一家精密零件厂能在24小时内调集300家供应商完成订单——这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全球最高效的产业集群效应。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哀叹:“我们习惯了用军事基地控制世界,但中国人用港口、铁路和5G塔做到了同样的事”。 当卢比奥们还在讨论“如何阻止中国造船”时,中国工程师已在测试世界首艘智能无人货轮——这场工业竞赛的胜负手,早已不是关税高低,而是谁能定义未来。 回看2018年贸易战初期,西方媒体曾集体唱衰“中国制造将崩溃”,但今天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年前的60%降至15%,反倒是美国农民因失去大豆市场叫苦不迭。 这不是奇迹,而是工业文明的终极对决:当美国沉迷金融游戏时,中国用20年埋头打造出41个工业大类的“超级工厂”,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的发展动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卢比奥有一句话说对了:“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对手,而是一个拥有14亿人、5000年文明,并且正在爆发现代化能量的超级系统”,当这个系统开始全速运转,关税战?那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的一粒尘埃。[浮云]
关税战之下,美国顶级精英是怎么看待中国的?4月5日,美国现任国务卿卢比奥曾经的一
文史充点站
2025-04-22 14:19:10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