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女子1988年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

安卉的 2025-04-22 16:16:45

陕西一女子1988年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到儿子,却不敢上前,谁料,刚见面,儿子却说:“妈妈,我见过你” 敬请大家点一下“关注”,可以留下您的精彩见解,感谢分享与支持哟! 在陕西的一个纺织厂家属院里,1988年的那个春天,阳光似乎都带着几分苦涩,李静芝,一个平凡而坚韧的母亲,在那个寻常的日子里,永远失去了她最珍贵的宝贝——儿子毛寅。 那一刻,无尽的黑暗与绝望将她紧紧包裹,孩子丢失后的头三个月,家属院里总能看到那对夫妻的身影,天未亮,老毛便骑着那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载着李静芝的希望。 一起穿梭在西安周边的每一个县城,而李静芝,背着那个装满寻人启事的帆布包,逢人便发,她的眼神中,除了绝望,还有一丝不灭的希望之光。 印刷厂的老王,至今仍记得那年的忙碌,7万张寻人传单,如同雪花般飞向四面八方,油墨机的轰鸣声中,夹杂着李静芝夫妇焦急的呼唤。 派出所的老周,翻看着那厚厚的报案记录,心中满是无奈与叹息,每一份记录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都是一颗母亲心碎的声音,李静芝在寻找儿子的路上,遭遇了太多的不解与冷眼。 1992年,当她在渭南桥头贴告示时,那两个老太太的嘀咕声,如同利刃般刺痛了她的心,“这家人真痴,孩子丢了五六年还找呢。” 她手中的浆糊刷子颤抖着,突然,她将整桶浆糊泼在了电线杆上,那是她内心愤怒与绝望的宣泄,夜深人静时,老毛在招待所发现了妻子手腕上的纱布,那是她用别针在胳膊上扎出“嘉嘉”两个字的痕迹。 那一刻,他的心如刀绞,却只能默默承受,不敢声张,怕妻子更加难受,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静芝在纺织厂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她变得沉默寡言,眼神中总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同事们试图安慰她,但往往换来的是她更加沉默的回应,她的心中,只有那个丢失的儿子,只有那份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2000年,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建立,李静芝第一时间采了血样,从此,每一个“六一”儿童节,她都会去公安局询问进展,那份期待,那份焦虑,如同潮水般一次次冲击着她的心灵。 2018年,公安部开展的“团圆行动”,如同春风般吹进了李静芝的心田,各方配合的也很是给力,当民警拿着他儿时的照片找上门时,顾小宁愣住了——这也太离谱了,自己猜的都是真的! 照片上的小男孩,竟和他保险柜里珍藏的泛黄照片一模一样,原来,30多年前,人贩子将毛寅卖给了汉中一户顾姓人家。 养父母临终前,塞给他一个铁盒子,里面是张四寸黑白照和写着“陕西毛家”的纸条,这些年,顾小宁看《等着我》节目时,总觉得寻子的李静芝眼熟。 慢慢的,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确定,直到2020年5月18日,有了突破性,西安市公安局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庄重。 当鉴定报告确认顾小宁就是毛寅时,60岁的李静芝无所适从,这个找孩子找了半辈子的母亲,此刻却不敢面对儿子了,直到身后传来声带着川音的“妈”。 她才转身抱住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儿子,那一刻,所有的等待与煎熬,都化作了泪水与拥抱,在场民警别过脸去,老周警服肩章上,不知什么时候洇湿了一大片。 他们知道,这份重逢的喜悦,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与等待,如今,在成都双流机场,常能看见一个老太太,母子俩亲密无间,而顾小宁,也在努力适应着这份迟来的亲情。 他珍惜着与母亲相处的每一刻,努力弥补着那些丢失的岁月,在这个充满希望与重逢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与坚韧,也看到了科技与正义的力量。 愿每一个丢失的孩子都能早日回到父母的怀抱,愿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天伦之乐。

0 阅读:55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