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男子的自行车没锁被9岁小孩骑走,找到后发现自行车不仅多处损伤,还被男孩家长加了把锁!男子要求对方家长赔钱,怎料,男孩父亲不光嘲讽男子收入,还说:这不算个大事!你买的时候1500,让我赔1500合适吗?你锁住不就没事儿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浙江嘉兴桐乡一名普通上班族男子因未给自行车上锁,车辆被一名9岁男孩骑走,男子费尽周折找回自行车,却发现车身伤痕累累,更离谱的是,男孩的家长竟给车子加了一把锁,拒绝归还并态度恶劣。 这起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因男孩家长的傲慢与推卸责任,演变成了一场社会热议的风波,折射出家庭教育、法律责任与社会公德的多重问题。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男子平日将自行车停放在小区地下车库的角落,认为小区有监控,治安良好,便未给车子上锁,然而11月中旬,他发现自行车不翼而飞。 男子第一时间联系物业,调取监控寻找线索,监控画面显示,一名9岁男孩骑着他的自行车离开,而男孩的母亲骑着另一辆自行车跟在旁边,非但没有制止,反而似乎默许了儿子的行为,这一幕让男子感到困惑:作为家长,怎能纵容孩子擅自拿走他人财物? 顺着监控线索,男子找到了男孩所在的单元,果不其然发现了自己的自行车,然而眼前的情景让他怒火中烧:原本崭新的自行车如今破损不堪,座椅破裂,把手歪斜,车身上的骑行包不翼而飞。 更令人气愤的是,车子上被加了一把陌生的锁,车把上还挂着男孩的玩具,仿佛这辆车已被男孩一家据为己有,男子当即找到男孩的家长,希望对方能为孩子的错误负责,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要么支付1500元的原购车价,将车子买走;要么支付约500元的维修费,并赔偿1000元的误工费,用于弥补他查找监控、协商所耽误的工作时间。 本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赔偿问题,但男孩家长的态度却让男子始料未及,男孩的父亲不仅拒绝赔偿,反而倒打一耙,质问男子:“你自己不锁车,难道没有责任?” 他还贬低自行车价值,称一辆“骑旧”的车不值1500元,当男子提到误工费时,男孩父亲更加过分,嘲讽道:“你的时间值几个钱?你一个月能挣5000块吗?” 男子回应自己月薪7500元,男孩父亲却不屑地说:“我一个月挣7.5万,我的时间才值钱!”这种傲慢的言辞让男子忍无可忍。 更令人费解的是,男孩父亲解释称,车子被锁是为了防止儿子继续骑行,且声称自己工作繁忙,无暇处理此事,然而车子被锁一个多月,家长始终不愿解锁,态度敷衍。 协商无果,男子选择报警并联系媒体曝光,男孩父亲却依然强硬,抱怨男子小题大做:“不就是一辆自行车吗?至于找派出所、找电视台?”他甚至认为,这不过是“孩子犯的小错”,不值得兴师动众。 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表达愤怒,有人指出,男孩母亲在监控中未制止孩子的行为,说明家长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持纵容态度;也有人讽刺男孩父亲,既然自称月入7.5万,为何连1500元的赔偿都不愿支付? 更有网友犀利评论:“不锁车就能随便拿?那忘锁门是不是就能进屋偷东西?”舆论一边倒地支持男子,谴责男孩家长的无理逻辑。 这起事件不仅是一场邻里纠纷,更暴露了家庭教育与社会公德的深层问题,首先,9岁男孩的行为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9岁已非懵懂年纪,理应懂得不问自取即为偷窃的道理。 然而男孩母亲的纵容与父亲的推卸责任,显示出家长在道德教育上的失职,正如网友所言:“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的错误往往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其次,男孩家长的傲慢态度令人寒心,面对受害者的合理诉求,他们不仅不道歉、不赔偿,反而以收入高低来贬低对方,试图用“忙碌”掩盖责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破坏了社区的和谐氛围。 从法律角度看,不问自取即为盗窃,未成年人虽不承担刑事责任,但监护人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男子未锁车可能存在疏忽,但这绝非他人占有或损坏财物的理由。 然而事件中部分调解员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争议,调解员未厘清是非,开口便质疑男子未锁车的责任,令人质疑其公正性,这种“和稀泥”的调解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助长不法行为的嚣张气焰。 目前,男子已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事件仍未尘埃落定,这起纠纷虽小,却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家庭教育、法律意识与社会公德的种种问题,希望男孩家长能正视错误,承担应有的责任,也希望类似事件不再重演,让社区成为真正安全、和谐的家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2024-12-24《自行车没锁被9岁小孩拿走?车主找到车时车子多处损伤,孩子父亲:不算一个大事,》
2024年,男子的自行车没锁被9岁小孩骑走,找到后发现自行车不仅多处损伤,还被男
如梦菲记
2025-04-22 16:40:56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