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打的正欢,日本却在美债市场“偷袭珍珠港”,可奇怪的是,明明全世界都在抛售美债,它的利息怎么还越来越高了? 说起中美关税战,得从2018年讲起。那年春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放出大招,宣布对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机械零件到电子产品,啥都跑不掉。 特朗普政府打的算盘是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产业。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回击,对美国大豆、汽车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两国你来我往,关税清单越拉越长,全球供应链被搅得天翻地覆。港口货运量下降,贸易商叫苦不迭,农民看着卖不出去的大豆直挠头。 这场贸易战可不是小打小闹。美国这边指责中国搞不公平贸易,盗窃知识产权;中国则认为美国是在遏制它的崛起。 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大国在全球博弈。关税战打得热火朝天,影响的不只是中美两国,全球经济都被拖下水。欧洲、日本这些旁观者也得调整策略,免得被殃及池鱼。 就在中美忙着互掐的时候,日本在美债市场扔了个小炸弹。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国之一,日本2018年开始减持美债,规模不算小。 有人戏称这是“偷袭珍珠港”,听着挺夸张,其实就是金融市场的一次突然行动。 日本为啥这么干?一是国内经济需要调整,减持美债能回笼资金; 二是对美国经济前景有点疑虑,想降低风险。结果这招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也跟着抛售,全球美债持有量明显下滑。 美债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美国政府发的债券,全球投资者眼里的“安全资产”。日本一带头抛售,市场难免震动。 按理说,抛售多了,债券价格该下跌,收益率(也就是利息)该上升。可这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收益率升得太快太猛,让人摸不着头脑。 全世界都在抛售美债,利息咋还越来越高了?这事儿听起来反常,其实有几大原因在推波助澜。 先说最基本的逻辑:债券市场供需决定价格。抛售多了,市场上美债供应过剩,价格自然下跌。而债券收益率跟价格是反着走的,价格跌了,收益率就涨。 这部分不奇怪,日本带头抛售确实拉高了收益率。可光靠抛售,涨幅不该这么夸张,背后还有其他推手。 美联储是这场戏的关键玩家。2018年,美国经济还算强劲,通胀有点抬头,美联储决定加息。加息啥意思?就是提高基准利率,让借钱成本变高。 市场上的钱贵了,国债收益率自然跟着水涨船高。美联储那会儿开了好几次会,逐步把利率往上调,华尔街的交易员都盯着呢。 这招不仅推高了美债收益率,还让抛售的冲击没那么明显。 贸易战让进口商品变贵,通胀预期开始升温。投资者觉得未来钱不值钱了,就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来买美债。 与此同时,抛售虽然多,但市场吸纳能力也不弱。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这些大玩家趁着价格低赶紧接盘,债券流动性没崩盘。 结果就是,抛售压低了价格,收益率却被多方力量推得更高。 别忘了,2018年全球经济本来就乱。中美贸易战、欧洲脱欧风波,让投资者心里没底。美债虽然被抛售,但仍是“避险资产”的老大。 乱世之中,大家还是愿意捏着鼻子买点,需求没完全垮掉。这也限制了价格的下跌幅度,收益率的上涨就更显眼了。 贸易战打了几年,2019年双方谈了好几轮,签了个“第一阶段协议”,但问题没彻底解决。2020年疫情一来,全球经济直接熄火,贸易战的影响被疫情盖过。 美国政府狂发救济金,美联储重启买债,收益率暂时掉下来。2021年拜登上台,贸易政策稍微缓和,但关税没全撤。 2022年通胀爆表,美联储又猛加息,美债收益率再创新高。 日本那边,减持节奏放慢了,毕竟疫情后全球市场都得喘口气。美债市场在抛售和吸纳中找到平衡,但波动从没停过。 中美贸易战和美债市场的联动,成了全球经济的一大看点。 看看数据就明白了。2018年初,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2.7%左右,日本减持后加上美联储加息,到年底窜到3.2%。 2020年疫情时跌到0.5%以下,2022年加息后又冲到4%以上。抛售是导火索,但美联储政策和市场预期才是推高收益率的主力。这数字背后,是全球资本的暗流涌动。 表面上看,中美关税战和美债抛售是两码事,但其实都在反映大国博弈的复杂性。 美国靠发债支撑经济,贸易战又是它的筹码;日本减持美债,既是自保,也是给美国施压。 收益率不降反升,说明市场不是简单供需能解释的,政策、预期、流动性都在掺和。这场戏里,没人是单纯的输家或赢家,全世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再说接地气点,这事儿跟咱普通人有啥关系?贸易战让进口货变贵,超市里的东西涨价;美债收益率高了,房贷车贷利息可能跟着涨。 全球经济一环扣一环,咱的生活也逃不掉影响。
中美关税战打的正欢,日本却在美债市场“偷袭珍珠港”,可奇怪的是,明明全世界都在抛
丁香花草湖
2025-04-22 18:36:5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