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枪决后,他的妻子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

潮女炫风尚 2025-04-22 19:17:28

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枪决后,他的妻子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军将领闻承烈出手相助,派火车把高艺珍一家接到西安。 韩复榘这人,1890年出生在河北霸州,家里不算穷,爹是秀才,田地有点儿,日子过得下去。小时候念过私塾,字写得挺漂亮,可惜1900年义和团闹起来,家被砸了,田也没了,他只好跟着家人四处讨生活。14岁那年,家里给他娶了高艺珍当媳妇。高艺珍出身书香门第,贤惠能干,婚后管家带孩子,俩人感情还不错。1909年,韩复榘迷上赌钱,欠了一屁股债,债主找上门,他跑路了,先去东北没混出头,后来在新民府当了兵,投到冯玉祥手下。 冯玉祥看他字写得好,先让他当司书生,后来带他打仗,韩复榘一步步爬上来,从连长干到营长,再到旅长、师长。1928年北伐,他带着第二集团军第六军,一路冲到北京城外,人称“飞将军”。1930年中原大战,他见风使舵投了蒋介石,当上山东省主席。在山东那几年,他修学校、弄水利,干了点实事,可也扩军搞地盘,跟蒋介石关系越来越僵。1937年抗战打起来,他管第五战区,守山东,结果日军一来,他没硬扛,带着部队跑了,济南丢了。1938年1月,蒋介石在开封摆了个局,韩复榘去了,被抓起来,1月24日在武昌给枪毙了,死时才48岁。 高艺珍呢,1890年生的,跟韩复榘同岁,家里条件比韩家好些,书读得多,嫁过来后一心操持家务,生了三个孩子。韩复榘死后,她带着仨孩子日子不好过,后来辗转到了北京,1957年病死了。韩复榘这人,打仗有两下子,可关键时候掉链子,丢山东的事让他背了大黑锅,蒋介石收拾他也不算冤,但他媳妇孩子挺无辜的,摊上这乱世,命苦得很。 1938年1月24日,韩复榘被枪决的消息传到济南,高艺珍正带着孩子在家过日子。电报一来,她懵了,家里没个主心骨,外面日本兵步步逼近,国民党内部还盯着韩家清算。她想跑,可带着仨孩子,又没多少钱,跑哪儿去啊?济南城里人心惶惶,街上到处是难民,茶馆里有人骂韩复榘怂,有人叹他可惜,高艺珍只能在家干着急。那时候,山东战火烧得凶,日本飞机轰炸,炮声都传到城里了,她一个女人家,吓得不行。 就在这时候,闻承烈出现了。这家伙是原西北军将领,跟韩复榘一样在冯玉祥手下干过,后来在西安混得有点势力。韩复榘死了,他听说了,派人送信给高艺珍,说愿意帮忙,还专门弄了趟火车,把她们从济南接到了西安。为啥帮?可能是老战友情分,韩复榘活着时跟闻承烈关系不差,西北军那帮人讲义气,闻承烈估计看不得老兄弟的家属受苦。再说,西安那会儿还算太平,他有能力拉一把,也算积点德。 火车从济南开到西安,得好几天。1938年初,华北平原上全是逃难的人,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难民拖家带口,抢着上车。高艺珍带着孩子挤上去,车厢里又冷又挤,角落堆着点米袋毛毯,聊胜于无。一路上,外面炮火时不时亮一下,村庄冒着炊烟,火车晃晃悠悠,总算到了西安。闻承烈在西安给她们安排了个四合院住下,院子不大,老旧了点,但好歹有个落脚地。 到了西安,高艺珍一家日子总算稳下来。闻承烈没扔下她们不管,隔三差五派人送米送面,冬天还送棉衣。那时候西安没啥战火,城墙厚实,街上小贩吆喝,日子比济南强多了。高艺珍早上起来煮粥,孩子们围着桌子吃,她自己也慢慢适应了这地方。闻承烈忙着军务,不常来,来了就放点东西聊几句走人,挺实在一人。孩子们大了点,大儿子去念书,小女儿学着做点针线活,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不至于饿肚子。 抗战结束,闻承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走路得拄拐,军装都旧得发白了。他最后一次去看高艺珍,提了点干粮,俩人没多说啥,点点头就走了。高艺珍晚年身体不好,病了好一阵,家里一股药味,床上放着韩复榘留下的几封信,她老摸着那些泛黄的纸。闻承烈死后,他手下人还偶尔送点柴米,包得挺结实,放门口就走。高艺珍没再嫁,一个人拉扯孩子,孩子们长大后各奔东西,院子冷清了,她1957年在北京去世,结束了这一辈子。 高艺珍在西安的日子不算富裕,但比起战乱那会儿,算得上安稳。闻承烈帮她一家逃出济南,又一直照应着,挺够意思。韩复榘死的惨,家里人跟着遭罪,闻承烈这人虽不是啥大英雄,可在乱世里能拉老兄弟家属一把,也不容易。西安这地方,见证了她们从慌乱到平静的转变,韩复榘走了,留下个悲剧开头,闻承烈接了手,多少给了点温情。

0 阅读:1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

潮女炫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