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周作人兄弟闹掰,至今是个谜。但此八卦事件最大的谜,其实是他们的母亲鲁瑞女士的态度:从未干预,始终冷眼旁观。是鲁老太太弱势吗,肯定不是。要知道,鲁瑞在周家,地位相当于《红楼》的贾母,任何人不敢不听不从,可哪有贾赦贾政打起来还恩断义绝,她当没事人的道理?这完全不合常理。 鲁瑞的祖父与父亲皆为京官。 她早年丧偶后,独自支撑起周家的重担。 周家的亲戚与仆人都称她精明能干。 鲁瑞还放开了自己的脚,支持家中的下人剪辫子。 她让鲁迅去新学堂读书,决定了周作人留学日本的计划,还要求鲁迅迎娶朱安。 鲁迅、周作人、周建人,的成长轨迹,无一不受到母亲的影响。 然而,当鲁迅与周作人之间发生冲突时,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但鲁瑞一直保持沉默。 她并没有像传统母亲那样出面调解,而是任由两人争执。 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往往是调解家庭矛盾的核心人物。 然而,鲁瑞却没有出面。 鲁瑞或许认为,任何干预都可能适得其反。 她深知,这场裂痕背后,可能牵涉到许多复杂的情感与立场。 更何况,鲁瑞一直主张家丑不可外扬,家庭内部的纷争最好能够自行解决。 1923年,鲁迅被迫独自进餐,鲁瑞依旧没有出面干预; 同年,鲁迅决定搬出八道湾,鲁瑞仍然没有出面阻止; 甚至在第二年,鲁迅与周作人再次发生冲突时,鲁瑞依旧没有做出任何调解。 1939年,绍兴的周家发生了一起令世人深感困惑的兄弟失和事件。 众多的记载和传闻曾试图揭示这一事件的真相,但只有极少数几位核心人物掌握着事件的真实原因。 唯一可以对事情有较为准确描述的是晚年与周作人有深交的张铁铮。 1963年,张铁铮与周作人曾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交谈,张铁铮回忆称,周作人曾透露过与鲁迅决裂的原因。 然而,张铁铮并未进一步详细记录。 研究者认为,如果仔细研读周作人的日记,并对比他与鲁迅之间的信件内容,可以大致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周家宅子中的布局尤为重要。 鲁迅住在前院,而周作人和周建人分别居住在中院和后院。 后院主要居住了周作人一家及周建人家族,且在此区域内,诸如浴室和卧室的窗户均面向同一方向。 那些关于偷窥和“偷看洗澡”的谣言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许广平和周建人的回忆,多多少少带有对鲁迅的美化和对周作人的贬低。 此类记载未能全面反映事实真相。 1924年,鲁迅回到了位于北京的八道湾住所。 这次回访成了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之间长时间积压矛盾的爆发点。 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鲁迅已经离开了八道湾。 此时,周作人与鲁迅的妻子、羽太信子之间的争执加剧。 周作人与羽太信子指责鲁迅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家庭责任方面。 面对弟弟和弟媳的指控,鲁迅选择了回避这些指责。 周作人和羽太信子拒绝了鲁迅提出的任何面对面的私聊,甚至在鲁迅到达八道湾时,周作人也表现得异常冷淡。 但在这场风波中,鲁迅始终没有主动去争夺什么物质利益。 周作人夫妇并没有因经济问题而与鲁迅发生激烈冲突。 鲁迅的收入在当时属于高收入阶层,每月几百大洋的经济支持。 如果周作人夫妇真如外界所说的那样,想要霸占八道湾的房产,鲁迅的高收入反而应该成为他们争取的对象。 然而,周作人主动在鲁迅去世后,为八道湾的房产签订了公证协议,明确指出八道湾的房屋归三房共同所有,且未经三房同意,不能单独出售。 周作人并不急于占有鲁迅的财产。 外界普遍认为,鲁迅和周作人之间的矛盾或许源自羽太信子与鲁迅之间的不和,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周作人对女性权益的极度关注。 周作人无法容忍任何女性受到伤害或不公。 羽太信子在与鲁迅发生冲突时,周作人对鲁迅十分反感。 在那个时候,鲁迅既不愿意对外宣扬自己的私事,也不想将更多的个人情感暴露于公众视野中。 在这场家庭争执中,鲁迅选择了沉默。 鲁迅最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左翼思想,而周作人则日渐沉迷于传统文化。 如果没有八道湾的决裂,鲁迅可能不会南下上海,也可能不会遇到许广平。 参考文献:[1]王君,龚燕(整理),尹东(整理).鲁迅塑造孩子王,方法很蹊跷——《社戏》趣读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25(6):42-46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闹掰,至今是个谜。但此八卦事件最大的谜,其实是他们的母亲鲁瑞女士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22 21:49:08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