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长崎,核爆后遍地“熟人”!不过是烤得外焦里嫩 二战的后期,战局对日本已经不利。 美国、英国和中国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明确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然而,日本政府拒绝了这一提议,选择继续抵抗。 此举激怒了美国政府,美国决定使用已经研发完成的原子弹,进行打击。 当天,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被从一架B-29轰炸机投掷到广岛上空,城市中心爆发出极其强烈的光亮,紧接着是毁灭性的爆炸。 广岛的居民几乎没有反应过来,爆炸的冲击波和高温迅速吞噬了整个城市。 大量建筑被夷为平地,许多无辜的百姓当场丧命,幸存者中也大多受到辐射的影响。 然而,日本依然未作出投降决定。 三天后,另一颗原子弹“胖子”落在了长崎。 长崎的情况与广岛相似,大量的生命在瞬间消失。 此时,日本政府最终决定无条件投降。 许多人认为,这种辐射会持续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直到完全消散。 人们普遍认为,广岛和长崎在被原子弹袭击后,短期内无法成为宜居之地。 然而,广岛和长崎的恢复速度令人惊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广岛就开始了重建工作。 到了21世纪,广岛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百万。 而长崎亦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与此同时,部分专家指出,广岛和长崎的土壤中并未发现长期辐射留下的显著痕迹。 而从幸存者的健康状况来看,他们的癌症发病率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并不显著。 部分专家认为,原子弹的爆炸虽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和高温,但由于当时的原子弹与现代核武器相比,其辐射效应较为有限。 在投弹过程中,原子弹爆炸发生在数百米的空中,未能直接接触地面,对地面污染的影响较小。 正巧,几天后,日本迎来了一场大雨,降水有效稀释了核辐射。 同时,由于日本四周被海洋包围,污染的气体被海风吹散。 日本的国土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居住的平原有限,广岛和长崎是重要的居住地。 尽管原子弹爆炸带来的直接伤害极为严重,但当时的居民缺乏撤离能力或信息,他们选择留在家乡。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频繁的地震和洪水有助于分解核辐射。 此外,日本采取了大规模的地面清理工作,通过铲除被污染的地皮,降低了核辐射的残留。 然而,每年8月6日,广岛市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悼念原子弹爆炸中的遇难者。 广岛市市长在悼念会上提到,作为唯一一个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日本应该深刻记取教训。 然而,在2021年,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人们认为日本未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这件事要追溯到2011年,日本东北太平洋发生了规模为9.0的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大规模海啸。 福岛第一核电站在灾难中严重受损,1至3号机组发生堆芯熔毁事故,造成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中的最高7级事故。 东京电力公司为了控制反应堆温度,持续注入大量冷却水,导致核电站内部不断积累大量的核污染水。 同时,地下水和雨水不断渗入核电站。 到目前为止,福岛核电站内已经储存了约130万吨核污染水。 东电公司宣称,由于核电站占地有限,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继续建设更多的储水罐。 东电也指出,如果发生地震,现有储水罐有泄漏的风险,因此决定采用将处理后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决定遭到了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但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表示,在核电站附近有大量土地因核泄漏而被闲置,理论上可以拓展储水罐空间,但这一方案被拒绝。 专家曾提出过多种处理方案,包括将核污水注入地下、蒸汽释放、电解释放等。 然而,排放入海的方案由于成本最低。 处理核污水的费用较低,预估成本在17亿到34亿日元之间。 相比之下,其他方案,如将核污水固态化并埋入地下的成本,是排放入海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2021年,初步公布排放方案时,尽管包括韩国在内的多个邻国表示反对,甚至考虑通过国际法庭提起诉讼,但日本政府依旧坚持认为,排放处理后的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 到2023年,日本政府终于决定开始实施核污染水的排放。 科学研究表明,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如氚、钴、锶等,会被海洋生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 尤其是长期食用受到污染的海产品,可能导致人体内积累过多的放射性物质,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1]杨子轩,孙艺洪.从中子到原子弹:詹姆斯·查德威克的科学之路[J].物理通报,2024(12):146-151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斯大林激动地跳了起来,高呼:“干得漂亮!”丘吉尔激
【14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