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曾有老虎,为什么没吃大熊猫?一位65岁的护林员说:80%的人不知道,老虎就算“饿疯了”,也不会将熊猫当作美餐,倒不是因为老虎被熊猫“萌倒了”,而是因为这些。 在四川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曾经回荡着“虎啸山林”的呼啸,但却鲜少出现“熊猫遇虎生死一线”的惊险场面。即便是“饿虎”,就算饿到啃树皮,也不会把大熊猫当作食物。 翻开清代《邛崃县志》,满纸都是“虎患”记载:农民下田要带铜锣防身,衙门悬赏打虎的告示贴了一层又一层;《荣昌县志》里也有记载,衙门大堂的柱子上都留着虎爪的磨痕 可奇怪的是,同在四川的大熊猫却安然无恙。 这种生态现象并非童话般的“萌系克制”,而是有着多重因素的精妙平衡。 首先两者平时很少生活在同一个“图层”里,可以说是“死生不复相见”了。 华南虎是“平原霸主”,主要活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丘陵地带,专门盯着野猪、鹿群这些“跑得快但好欺负”的猎物。 毕竟比起爆发和速度,华南虎还是要略胜一筹的。 然而大熊猫却是“高山隐士”,扎在海拔一千二百米以上的陡坡竹林,这里的坡度常达四十五度,华南虎光是爬上来都已经累的不行了,更别说是追捕了。 而且大熊猫看着笨重,但是别忘了它们可以轻松的爬上十几米的大树找树叶吃,有人目睹过它们的爬树速度远超山猫,所以华南虎即便追上来了也只能站在下面望洋兴叹了。 这种垂直分布策略形成天然屏障,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竞争赛道里。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家总是会被大熊猫的憨态迷惑,以为它们每天只会吃吃睡睡卖卖萌,但其实大熊猫可是实打实的“力量猛兽”,它们的掌力可达一千六百公斤。 中科院化石研究显示,熊猫祖先曾与剑齿虎同期存在,为躲避强敌才逐渐转向高山竹林。 2019年秦岭就曾经拍到过,有野生成年熊猫单挑三只豺狗。这只大熊猫一掌将豺狗首领扇得空中转体,吓得另外两只扭头就跑,尽显远古血脉中的凶悍。 黑熊的掌力也不过八百公斤,它要是见了大熊猫,头骨都得被拍碎。华南虎要是挨一下,最低也是个脑震荡。 而且别看大熊猫平时都吃竹笋竹子这种草类食物,但其实大熊猫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食铁兽”。 它们保留着食肉祖先锋利如刃的犬齿,臼齿的咬合力尤其突出,能达到一千三百牛顿,在一众食肉动物里都是能排到前几名的。 有很多历史记载里都显示大熊猫可以轻松咬碎铁锅,“食铁兽”的美名由此而来。 所以每次去动物园看见熊猫在那里啃竹子,其实不过就是在练牙口。 而且也别因为它们天天吃竹子就以为它们是“素食主义者”,前面也说到了它们的祖先都是食肉的,即便是现在,大熊猫也是妥妥的食肉目,有人就见过大熊猫饿的不行的时候甚至会下山捕食岩羊。 之所以开始吃素,主要还是因为冰川期的出现的食物危机,大型猎物消失,熊猫祖先只能果断“转行”吃竹子,结果剑齿虎灭绝了,大熊猫反而活下来了。 竹子因为比较难啃,所以很多食草动物都选择了放弃,竞争就少了。 而且熊猫也因此诞生了一种“节能模式”,每天花十四个小时吃上三四十斤的竹子,剩下的时间都在休息,活动范围最多也就七平方公里,华南虎想要深入山林找到它们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加上大熊猫的粪便总是拉在悬崖边上,这让华南虎即便能够闻到大熊猫的气味也够不到它,气的干瞪眼。 久而久之,大熊猫就从华南虎的“食物列表”里被删除了。毕竟已经饿的不行了,还要花大力气去寻找一个既不好找、也不好攻的猎物,纯属没事找事了。 同时自从大熊猫成为国宝之后,野生的大熊猫也越来越少了,即便有,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剩下的都生活在专门的熊猫园区里。 华南虎如今被列入极危物种,现存量在250只左右,还都是人工圈养的,野生华南虎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类发现。即便是它俩想要“线下真实”一下,也已是不可能了。 虽然看似华南虎更具有攻击性,但它们还是聪明的懂得不要“硬碰硬”。大熊猫现如今悠然的躺在阳光下啃着竹子,好像在说着:真正的强者未必张牙舞爪,而是看谁更懂“适者生存”的智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这也太过分了吧!”四川成都,一女子到妇幼保健医院的母婴室时,突然发现屋子被一对
【3评论】【5点赞】
真武道人
食铁兽是白叫的吗?
用户13xxx75
熊猫肉是酸的而且纤维很粗很硬很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