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尹锡悦突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戒严,军队直接封锁了国会大楼,议员们被困,民众吓得一头雾水,这消息像炸弹一样,瞬间把韩国政坛炸得天翻地覆,戒严没持续多久,几个小时后就草草结束,可这短暂的闹剧却成了尹锡悦政治生涯的滑铁卢。 国会迅速做出反应,弹劾程序启动,议员们一致认定尹锡悦的行为严重违宪,4月4日,宪法法院正式裁定,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曾经的司法豁免权也随之烟消云散。
被踢出青瓦台后,尹锡悦没消停,他高调会见执政党议员,给支持者写信,甚至戴上“让韩国再次伟大”的帽子,摆出一副绝不认输的架势,可这些动作在法律面前没啥用。 4月14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开庭,尹锡悦正式站上被告席,检方上来就火力全开,直指尹锡悦策划戒严的行为,触犯了韩国刑法中的内乱罪,他们拿出一堆证据,包括通讯记录、戒严当晚的军方调动命令,还有相关人员的证词,件件都指向尹锡悦是整场乱局的幕后推手。
庭审现场,尹锡悦完全不买账,他整整讲了80多分钟,声称戒严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还几次情绪激动地打断检方和证人发言,想用强硬态度拖时间。 可法院不是菜市场,喊得再大声也没用,法官冷眼旁观,检方有条不紊地继续推进证据展示,首次庭审就这样在针锋相对中结束,尹锡悦的否认没给检方造成任何麻烦,反而让外界看清了他的孤注一掷,这场审判的基调已经定下,接下来就是看检方怎么把证据链织得更密实。 4月21日,第二次庭审如期而至,这次庭审的火药味一点不比第一次少。检方显然有备而来,带来了更多证据,尤其是戒严当晚的具体行动细节。他们详细梳理了尹锡悦如何通过亲信下达命令,调动军队进入国会,甚至还计划强行带走部分议员。这些证据就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出了尹锡悦策划内乱的全貌。
证人证词成了庭审的重头戏,两名关键证人站上证人席,他们曾在戒严当晚接到上级指令,奉命进入国会执行任务。这两人之前在宪法法院作证时就明确表示,指令直接来自尹锡悦的亲信,目标是“控制局面”。检方显然把这两人当成了突破口,试图通过他们的证词坐实尹锡悦的罪名。 另一位重量级的“嘉宾”更让尹锡悦头疼,那就是国务总理韩德洙,作为曾经的亲密盟友,韩德洙如今彻底倒戈,他早在之前就坦言,戒严计划完全是尹锡悦一手主导,自己当时未能阻止,至今深感遗憾,韩德洙的这话就像一记重拳,直击尹锡悦的辩护防线。 尹锡悦的律师团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瞄准了那两名执行任务的证人,试图通过问询让证词“松动”,律师的策略很简单:把戒严当晚的行动说成是“常规执行命令”,而不是检方口中的“暴动”。 如果能让证人承认行动是出于正常职责,尹锡悦的罪责就能减轻,甚至有可能推翻内乱罪的指控。可这招风险不小。证人不止这两位,检方的证据链也远不止证词。通讯记录、军方文件、现场视频,每一项都像铁板一块,尹锡悦的律师想翻盘,难度不亚于登天。
法院的态度也很明确,这次审判不打算拖泥带水,计划每两周开庭三次,摆明了要速战速决。虽然最终判决可能要等几个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线索,尹锡悦的翻盘希望越来越渺茫,他可以继续否认,可以情绪激动地喊冤,但法律只看事实,第二次庭审的博弈,检方显然占了上风,而尹锡悦的挣扎,更多像是困兽之斗。 尹锡悦的麻烦远不止内乱罪这一个,检方还给他扣上了滥用职权、妨碍司法等多项罪名,这些指控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比如滥用职权,检方指出尹锡悦在任期间多次利用总统权力干涉司法程序,甚至为亲信谋私利。 妨碍司法的指控则跟戒严事件紧密相关,检方认为尹锡悦试图通过戒严压制反对派,干扰正常司法进程,这些罪名一旦坐实,刑期可能直接叠加,无期徒刑都不是没可能。
更雪上加霜的是,尹锡悦的妻子金建希也脱不了干系,她早就因为收受贿赂、干预选举、操控股价等丑闻被检方盯上。金建希的案子跟尹锡悦的审判不是孤立的,如果她的罪名成立,可能会牵出更多内幕,把尹锡悦拖进更深的泥潭,两人的案子就像一出连环戏,结局恐怕都不会好看。 这次审判还有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法院允许媒体全程拍摄,这在韩国司法史上可不多见,公开审判的背后,藏着不少深意,政府想通过透明化回应公众的质疑,毕竟戒严事件闹得人心惶惶,大家都想知道真相。 而且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急于跟尹锡悦划清界限,大选就在6月,执政党可不想被尹锡悦这块烫手山芋拖后腿,公开审判就像一面镜子,把尹锡悦的窘境暴露得一清二楚,也让执政党能顺势“切割”。
政坛的风向也在变,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眼下是总统大选的热门人选,支持率遥遥领先,他跟尹锡悦的恩怨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李在明真当上总统,尹锡悦想指望特赦怕是痴人说梦,相反,李在明上台后,司法调查可能会更严苛,尹锡悦的日子只会更难熬。 审判还在继续,证据一天天堆积,尹锡悦的支持者虽然还在,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亲信倒戈,执政党疏远,政敌虎视眈眈,他的路越走越窄。无论最终刑期是几年还是无期,尹锡悦的被告席之旅,注定是一条不归路。而6月的大选结果,或许会为这场审判的最终结局,增添几分意想不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