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讨厌薛宝钗?讨厌薛宝钗就是讨厌林黛玉,《红楼梦》讨厌林黛玉吗? 第五回写的是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册页薛宝钗、林黛玉合为一页,册页画先说林黛玉,后说薛宝钗:“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而四句判词则又是先说薛宝钗,后说林黛玉,薛林不分先后,共同领衔金陵十二钗。 庚辰本第四十二回有一则回前脂批:“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薛宝钗、林黛玉本是一人,也就是“钗黛合一”,或者是“薛林合一”。既然是一个人,作者怎么就讨厌薛宝钗了?若是讨厌薛宝钗,那就一定要讨厌林黛玉。 其实,还没到第三十八回,薛林就合二为一了。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戏蝶者是薛宝钗,他是“杨妃”,葬花者是林黛玉,他是飞燕。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飞燕即杨妃,杨妃即飞燕,所以,薛林早就合二为一。 有读者说,“钗黛合一”、潇湘妃子,意味着薛宝钗、林黛玉效仿娥皇女英“二女侍一夫”。这样的理解不符合文本原意,林黛玉能这样吗?后来的续书也不认可钗黛二女侍一夫,写了个调包计,宝钗嫁宝玉,黛玉焚稿而逝。 那么,原著“钗黛合一 ”是什么寓意呢? 其一,隐写十一代靖江王陵。金陵的“陵”不是写的地名,而是写的皇陵与王陵,金陵十二钗即大明自长陵至德陵之十二陵,钗黛合一就隐写了十一座靖江王陵。这个寓意我已经解读过多次,欲知详情其看本人其他文章解读。而薛林判词“玉带林中挂”,则隐写的是最后两代靖江王都被缢杀。 其二,隐写“曹雪芹”。《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说:“(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邾国本曹姓,是朱明得姓之先祖,因此,林黛玉是草胎木质的绛珠草,草即“曹”的谐音。薛宝钗的“雪”,就是曹雪芹的“雪”。 芹即芹菜,别名楚葵,谐音楚魁,邾国的先祖是吴回祝融,朱元璋因而自称吴王建吴元年,更以“融”为国号,融,大明也。吴回是芹,朱元璋也是芹。吴回既是邾国先祖,也是楚国先祖,因而葬在了衡州衡山祝融峰。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出自桂王家,桂王藩府就在衡州,乃朱明最后一“芹”。 朱由榔在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这天,被吴三桂于康以弓弦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蝉寺佛堂,次日,以柴薪之火化灰。所以,第二十七回说:“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薛林都是杨妃,是借杨贵妃之死隐写南明结局。 “回首相看已化灰”,灰在书中是焦大说的爬灰,又以“雪”喻——“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朱明结局于“爬灰”。 因此,“钗黛合一”并非是二女侍一夫,潇湘妃子隐藏了作者石涛的身世,石涛就是以林代玉的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所以说,如果《红楼梦》讨厌薛宝钗,必定讨厌林黛玉,他们最终的结局就是“钗黛合一”。
《红楼梦》为什么讨厌薛宝钗?讨厌薛宝钗就是讨厌林黛玉,《红楼梦》讨厌林黛玉吗?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4-23 10:13:5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