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这波舆论战,为什么能压着美团打呢?来扒一下这场舆论战的逻辑。京东现在稳占上风的核心原因,是选对了舆论的主场。舆论战的重中之重,就是你到底要围绕哪个点来吵。 打开手机点外卖,京东外卖的界面总会跳出“晚到20分钟免单”的提示,活动页面还特意提到,所有被其他平台“封杀”的骑手,京东都敞开大门,保证他们的收入不降。 用户下单后,订单状态更新得飞快,骑手送餐时还会主动说一句“放心,您的信息我们严格保密”。这些细节让人感觉,京东不仅想让你吃得爽,还想让你觉得它“靠谱”。 这种体验背后,是京东在舆论场上对用户心智的精准拿捏。 免单活动直接戳中了用户对准时送餐的期待,而对骑手的保障承诺,又让人觉得这家平台有点“人情味”。 更别提京东还抛出了保护用户数据的口号,在外卖行业动不动就泄露用户信息的当下,这招确实抓住了不少人的心。 京东的打法,核心在于把竞争从冷冰冰的商业较量,拉到了道德和情感的赛道。 外卖行业的痛点,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骑手累死累活,收入却不稳定,很多平台连五险一金都不给。门店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平台却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平台经济的一种“外部性”:平台把成本转嫁给了骑手和商家,社会却要承担隐性的代价,比如骑手缺乏保障导致的公共福利压力。 京东抓住了这一点,高调承诺为骑手补单、保障收入,甚至还呼吁行业给骑手上社保。 这等于把京东塑造成了一个“为弱势群体发声”的角色。用户看到这些,自然会觉得京东站在了自己这边,而不仅仅是一个冷酷的赚钱机器。 反过来,美团的应对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面对京东的攻势,美团的回应大多停留在“京东也没那么好”或者“我们也在改进”的层面。 美团也推出了类似的免单活动,但宣传力度和细节呈现远不如京东来得细腻。更关键的是,美团没能在用户关心的深层问题上发力。 数据隐私如今是外卖用户的一大痛点,订单信息、地址电话被随意泄露的新闻屡见不鲜。京东主动承诺加强用户数据保护,而美团却很少提及这块,显得有点“缺位”。 再加上美团对骑手权益的回应不够具体,很难让用户感受到它的诚意。在舆论场上,用户的情绪往往比事实更重要。美团的回应虽然不无道理,但缺少那种能让人“共情”的力量。
不愧是最有良心企业家,京东外卖一炮而红!商家收入飞升,月入10万,消费者开心购物
【1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