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太大了!”3月25日报道,山东乳山,老人卖粮食后丢失900元,男子捡到竟主动归还!不料,老人的一个动作,让善意再次双向奔赴!后续更感人......网友感叹:你不发财才怪呢! 3月25日清晨,73岁的李秀兰老人拖着两麻袋玉米蹒跚走进收购站,经过仔细称重,姜春生将1723元粮款递到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心,谁也没注意到,几张百元钞票从老人衣兜悄然滑落,直到半小时后姜春生打扫店面时,发现角落里蜷缩着九张皱巴巴的百元纸币。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钱肯定是老人家的。”姜春生攥着钞票冲出店门,沿着乡间土路追了二里地,远处佝偻的背影让他加快脚步——老人正站在田埂上,颤巍巍地翻找每个衣兜,当900元完璧归赵时,李秀兰突然将钱对半撕开,硬要塞给姜春生:“这四百五你拿着,就当给孙娃买糖!”这个举动让38岁的汉子瞬间红了眼眶,他想起《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明确规定拾得人应返还遗失物,而老人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超越法律的善意。 这个发生在齐鲁大地的温暖插曲,恰似乳山“信用+”养老模式的现实映照,就在去年,当地75个村庄推行信用积分兑换免费午餐,老人们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劳动赚取积分,既解决了养老难题又传承着诚信美德,正如网友所说:“从暖心食堂到拾金不昧,乳山人把‘信’字刻进了骨子里。” 在距离粮站三十公里的南黄镇,76岁的孙淑花老人每天用信用积分兑换午餐时,总会多带两个馒头回家,这个习惯源于三年前她在集市捡到装着病历和救命钱的手包,顶着烈日守候三小时等来失主,如今她的积分卡上印着“美德储户”四个烫金字,每天到暖心食堂吃饭都挺直腰板。 这样的故事在胶东半岛不断续写,2016年临盘菜市场,早点摊主高秀芹发现装着6万元存单的钱包后,联合布店、服装店老板展开全城寻人,最终通过民警将财物归还给从潍坊赶来带孙子的张老太,当老人抱着失而复得的存单泣不成声时,在场商户异口同声:“在俺们这儿,捡东西归还天经地义!” 这种跨越代际的诚信传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治理效能,乳山公安去年打掉专门骗取老年人信息的犯罪团伙时,七旬举报人王大爷的话掷地有声:“咱这把年纪,更得给后生们做个样子!”如今全市1600多名老人既是信用体系的受益者,更是美德传播的志愿者610。 回到那间飘着麦香的收购站,姜春生柜台前的“诚信商户”奖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从归还900元的事迹传开,十里八乡的农户宁可多走几里路也要把粮食卖到这里,有次邻村老人故意“丢”下五十元试探,发现店主追出百米归还后,第二天带着全家三代人来卖粮,这种用善意浇灌的信任,比任何广告都来得珍贵。 当记者问及是否担心被误解作秀时,姜春生指着墙上泛黄的营业执照——开业日期2008年5月12日。“那天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汶川,我这小店能开起来全靠乡亲帮衬,有些账得用一辈子来还。”[浮云]
山东济南,一位70多岁的大爷去取钱,由于不会操作,经理便帮取出将近6000元现金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