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一伙疯狂的年青人扒开了张之洞的坟,惊见他和夫人的遗体竟然完好无损,看着就像睡着了一样,神态安详。要知道,这时他已经去世50多年了啊! 最初的震惊过后,小将们的斗志噌的一下涨了起来,对着死人一番狠批乱斗,将两具尸骨曝尸荒野,扬长而去。 奇怪的是,两具尸骨遇风急遽风化后,竟然神秘的消失不见了,谁都不知道它们最后去了哪里。 张之洞这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知则知矣,管则不管也”,什么意思?许多事情我并不是不知道(利害),只是不在乎罢了。 张之洞自己很清楚,提出这项“下策”,一定会招致政敌的攻击。可他“知则知矣,管则不管也”,依然向朝廷上书了。 果然,张之洞招致了朝臣铺天盖地的弹劾,可他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他的申请被批准了。利用这项活动,张之洞抽出上百万两赌资,用于修复黄埔船坞,建造巡河炮轮,订购布机,加固堤防,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做了好几件实事。 我们都知道,张之洞是洋务“四大臣”之一,可他办成的洋务成果大大超过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任何一人,办洋务的钱,有一半以上是他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拼凑来的。 真正体现张之洞智慧的是他的“三不争”,今天依然对我们很有启示作用:不与文士争名、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无谓争闲气。 他评价自己“所办之事皆非政府意中欲办之事,所用之钱皆非本省固有之钱,所用之人皆非心悦诚服之人”,然而所有的事都办成了,“真侥幸也”。他自己说这是侥幸,实则是大智慧的真实体现。 在张之洞的推动下,汉阳铁厂投产,比日本第一家近代钢铁厂早七年,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造”步枪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都是中国步兵最得力的武器,他编练的陆军训练水平与北洋新军一样处于全国第一流水平,武汉也被他打造成了“东方的芝加哥”,一个城市的进出口贸易额竟然占到了全国的12%! 无奈,臣是能臣,但清廷已经腐坏到了骨子里,不是他这样的几个能臣就可以挽回的。 1909年夏天,张之洞病重,摄政王载沣亲自登门探视,两人谈了一番话后载沣告辞离开,陈宝琛当即走近张之洞病榻前问“摄政王之意如何?” 张之洞沉默良久后长叹一声,说出了四个让他这一生的努力奋斗都付诸流水的字:国运尽矣! 或许是心气泄了的原因,当天晚上,张之洞就走了,享年七十二岁。 2007年,一个叫邢家训的人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一个叫张执信的农村老百姓并取得了他的信任,在他的指引下从麦田里挖出了一男一女两副枯骨,这就是神秘消失的当年被抛尸荒野的张之洞和他夫人的遗骨。 当年,张执信看不惯那群年轻人的残暴,偷偷将遗骨埋了起来,没想到却就此保全了这位晚清名臣的忠骨。 我听说,毛主席特别欣赏曾国藩,然曾国藩却两次被太平天国逼入绝路投湖自杀。今天看了张之洞的那些事,竟感觉他比曾国藩还要通达。 “知则知矣,管则不管也”,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1966年11月,一伙疯狂的年青人扒开了张之洞的坟,惊见他和夫人的遗体竟然完好无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4-23 14:44:59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