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灭宋后,五个国家都来讨伐齐国,为什么楚国不来参加呢? 公元前286年,齐国趁势

百年战争录 2025-04-23 14:52:26

齐灭宋后,五个国家都来讨伐齐国,为什么楚国不来参加呢? 公元前286年,齐国趁势联合楚魏两国,一举将宋国消灭。而在这其中,在瓜分宋国领土之时,负责牵头的齐国占据了宋国大片土地。而正是因为这一事件,也成为了后续五国联军征齐的导火索。   那为什么宋被灭了,会导致五国群起激愤联合攻打齐国呢?   宋国坐落于河南商丘周围数百里的区域,这里资源丰富,交通要道众多,是战国晚期仅次于七大诸侯国的第八个国家。   宋国的兴盛和衰落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命运,也涉及到整个战国时期的历史格局,当时的战国正处于“东方齐国、西方秦国”两大势力的格局下。   在没有宋朝制衡以后,齐国迅速的壮大,势必会威胁到其他的安慰。而在这其中,与齐国缠斗多年的燕国将首当其冲受害。   燕国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与齐国抗衡,而如果齐国再次吞并宋国,燕国将更加难以应对,将面临极其严峻的威胁,甚至可能会陷入灭亡的境地。   因此,为了出于多方面考虑,燕国不断拱火,联合他国将矛头对准了齐国,并在这其中担任了联军的领袖。   最后,战国时期,天下大势形成了“东齐西秦”的局面,齐国和秦国是当时最强的两大国家,也是彼此争夺天下霸权的主要对手。秦国自然不愿意看到齐国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暂时放弃了“亲近远攻”的策略,转而加入灭齐联军,且在背后提供协助。   秦国的此举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强灭齐联军的士气和信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展示自己灭齐的强烈决心,以此来向各国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为何没有加入灭齐联军呢?   在历史上,楚国与齐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楚国的势力范围比较南方,而齐国则在北方。双方之间存在领土争夺和文化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战争和纷争中不断加深。   其中,公元前684年,楚国与齐国发生过一次比较著名的战争,即楚伐齐之战。   这场战争主要是由于齐国的一位大夫公孙杵臼在楚国受辱后,返回齐国之后激起了一场反楚的运动,最终导致了两国的交战。战争最终以楚国的胜利结束,但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决。   此外,在战国时期,齐国先后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对楚国进行了多次侵略和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可能对齐国的遭遇并没有太多同情和关注,甚至可能会抱有一定的幸灾乐祸的心理。   因此,在齐国遭受五个国家的讨伐时,楚国或许认为这是一种机会,可以让齐国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损失。   同时,也可以让楚国得到一定的收益和优势,从而在日后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在战国时期,楚国处于一个比较独立的地位,虽然也和其他诸侯国家有一些联系,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并不亲密。   同时,楚国也在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以期成为当时诸侯国家中的强国。   因此,在齐国遭受五个国家的讨伐时,楚国可能会认为加入联盟对其并没有太大的政治利益,反而可能会卷入到一场复杂的战争中,导致国力的削弱和政治风险的增加。   此外,在历史上,楚国也曾经因为自身的政治决策而导致重大的失败和损失。   例如,公元前278年,楚国在白起率领的秦军进攻下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楚王芈田婴也被俘虏,楚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的衰落期。因此,楚国在面对一场风险较大的战争时,会更加谨慎和慎重,不轻易采取行动。   另外,在战国时期,楚国还曾经因为加入联盟而导致了一些失败和损失。例如,公元前341年,楚国与韩国、魏国联盟,对秦国进行了进攻,但最终却被秦国打败。   这次失败不仅使楚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也导致了楚国在诸侯国家中的地位下降。因此,楚国在面对齐国遭受五国讨伐的情况时,会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