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新工业化有多难?一直以为,总难不过49年的中国工业化!直到美国港口工人罢工,诉求是禁止进口港口自动化设备……典型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方想引进自动起重机和无人驾驶卡车提升效率,工会却像门神一样挡着,生怕机器抢了饭碗。结果呢?美国港口效率全球垫底,查尔斯顿港在全球排名第 53 位,而中国港口包揽了前几名。这哪是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分明是生产关系在拖生产力的后腿。 工会和资本家的 “拉锯战” 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拳击赛。工会要高薪、要福利、要铁饭碗,资本家要降成本、要效率、要利润。这种矛盾在制造业尤为突出。比如曹德旺在俄亥俄州开玻璃厂时,美国工人要求 “朝九晚五喝咖啡”,中国工人却能三班倒连轴转。结果呢?美国工厂成本比中国高 40%,最后只能靠政府补贴续命。 更魔幻的是,工会还能左右政策 —— 民主党为了选票,宁可让港口瘫痪也不敢强制复工,生怕得罪 “票仓”。这种 “政治正确” 压倒经济规律的操作,让美国制造业像被捆住手脚的拳击手,根本没法跟全球对手过招。 劳动力成本更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 28 美元,是中国的 26 倍。就算资本家想回流,一算账就摇头。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工人月薪 5000 元,产能却比美国工厂高 30%。 更要命的是,美国工人还挑活儿 —— 高端芯片制造需要高技能人才,可本土培养跟不上;低端组装又嫌累,宁可领失业救济也不去流水线。结果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建厂,招工招到一半就卡壳,最后只能裁掉 1.5 万人。 政策也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拜登的《芯片法案》砸了 520 亿美元,结果 40% 的项目延期,英特尔拿了钱却跑去以色列建厂。特朗普更绝,直接要废除法案,扬言用高关税逼企业回流。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让资本家像坐过山车,根本不敢长期投资。 反观中国,从 “五年计划” 到 “中国制造 2025”,政策连贯性强得像火车轨道,企业能安心搞研发、扩产能。 这些问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形成了恶性循环。高成本逼走企业→基础设施更没人修→人才外流→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就拿半导体来说,美国产能从 1990 年的 37% 跌到 12%,而中国占了全球 35%。 更讽刺的是,美国越想 “脱钩”,产业链越往中国靠 —— 德国奔驰、日本丰田被美国关税逼得跑到中国建厂,沙特、巴西的能源巨头也来抱中国大腿。 对比中国工业化,美国简直像在 “龟兔赛跑” 里当那只睡过头的兔子。1949 年中国工业基础比印度还差,如今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 1.67 倍,造船、汽车、钢铁产量都是全球第一。 这背后是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体制优势:政府出钱搞基建,市场引导资源配置,工人愿意为未来打拼。而美国呢?工会、资本家、政客三方扯皮,政策被利益集团绑架,连修个桥都要打官司十年。 所以说,美国重新工业化难如登天,根子就在僵化的生产关系。工会要 “大锅饭”,资本家要 “躺赢”,政客要 “选票”,谁都不愿意为长远利益让步。这种 “老房子着火” 的局面,除非来一场彻底的制度变革,否则只能看着中国把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颗颗摘走!
现在的中国打的过美国吗?这么说吧,很快就会知道了,经济上无法取胜,或者占不到他们
【5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