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公街福德祠|印度街区的11座中国馆庙

浩航看寺庙吗 2025-04-23 15:12:46
📍每一座历史悠久的南洋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印度神庙林立的“小印度”,新加坡如此,槟城亦如是。沿着槟城小印度一条名为“Lebuh King”的街道继续向前,错落有致的南洋街屋中会突然出现一堆醒目的中国风建筑。华人则会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这条重要的街道——大伯公街 ✅大伯公街,在乔治市开埠不久后的1790年就已存在,本名『King Street』,以英皇乔治三世(King George Ⅲ)命名,马来文『Lebuh King』。按中文翻译,本应叫“国王街”,却为何叫『大伯公街』呢?这是源于街道上那座飞檐翘角的福德祠 ➠福德祠,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由来自嘉应、大埔、惠州、永定、增龙的“客家五属”建立,是槟城第二古老的华人祠庙,仅次于建于1800年的观音亭。对于初下南洋、来到异国的中国人来说,没什么比获得当地土地爷庇佑更重要的了。而这个爷,Z好也是个下南洋的中国人 ➠恰巧,乾隆十五年(1745),三个来自广东大埔的汉人张理、丘兆祥、马福春远涉重洋,来到马来西亚槟榔屿谋生(远早于🇬🇧莱特登岛并殖M开埠的1786年)。三人在槟榔屿结为兄弟(张理为大哥),开荒创业,被视为开发槟城的先驱。张理去世后,被后来的华人奉为“大伯公”,即南洋土地S,庇佑一方。福德祠,便是供奉大伯公的祠庙,King Street也因此被华人称为“大伯公街” ✅更惊艳的,是包含福德祠在内,大伯公街整整11座中国祠庙,互为毗邻,建筑风格上闽南、广府、客家混搭,蔚为壮观: 1⃣️李氏宗祠(闽) 闽南南洋混搭风格,匾书“陇西堂”,即以陇西为郡望的李氏祠堂 2⃣️香山会馆(广)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改名为中山市,会馆也改名中山会馆 3⃣️伍氏家庙(广) 伍家Z有名的莫过于出生在槟城、祖籍台山的伍连德,也是称为诺奖候选人的第yi位华人,在其领导下成功扑灭1910年的东北鼠疫 4⃣️宁阳会馆(广) 广府台山人的会馆,总馆位于🇺🇸旧金山 5⃣️武帝庙(广) 宁阳会馆辅馆,位于本馆和伍氏家庙中间 6⃣️福德祠(客) 闽南风格的牌头灰塑尤为精致,获UNESCO2021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奖 7⃣️陈氏宗祠(广) 8⃣️刘关张古城会会馆(广) 9⃣️嘉应会馆(客) 🔟增龙会馆(客) 1⃣️1⃣️宝珠社(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