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就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说了县长的来意后,拒绝

梦境边缘的舞者 2025-04-23 16:15:41

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就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说了县长的来意后,拒绝道:“他条件很好,但我不想嫁给他!” 1940年8月,皮定均刚打完涉县奇袭战,300多人的日伪军被全歼,捷报传遍晋冀鲁豫根据地。当时他才26岁,却已有10年的军龄,因擅长打游击战被刘伯承称为“太行神鹰”。 某一天,他到涉县政府商谈粮草调配,正好看到17岁留着短头发,青春靓丽的张烽。皮定均感觉自己的心扑通扑通狂跳,爱神的箭击中了他的心脏。 张烽离开后,皮定均罕见地红了耳根:“县长,这女同志叫啥?家里许了人没?”县长一听,爽朗一笑,拍拍胸口,说要帮他拉媒。 县长以为“英雄配美人”,张烽一定会答应的。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皮司令打仗是把好手,但我不想当寡妇”。 张烽出身河北武安书香门第,高小毕业后考入县立女子师范,1937年抗战爆发后放弃学业,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妇救会主任。她见过太多军属的悲剧,导致她对“军人家庭”有着本能的抗拒。 当郑晶华把张烽的“拒婚理由”告诉皮定均时,皮定均摇头苦笑:“那就算了吧!她想要的安全感,是我没办法给的”。 后来,皮定均在河北平山偶遇华北联大女生陶莹,两人因讨论《论持久战》相识,然后相恋。 正当谈婚论嫁时,皮定均却被军队的“禁令”泼下一盆冷水。根据规定必须年满28岁,军龄5年,并且是团职干部的士兵才能结婚,当时他27岁,还差1年达标。 皮定均错把1914年出生记成1916年,以为自己只有24岁,心灰意冷道:“等4年?黄花菜都凉了!”最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直到1943年组织核查档案时才真正弄明白自己多大了。 皮定均升任太行五分区司令员,年近30仍然单身的他,被政委点名批评:“你能带好一个团,还搞不定一个女同志?” 他还是念念不忘曾经遇上的张烽,这一次,组织亲自出手帮他拉红线。徐子荣拿着皮定均写的情书交给张烽,请求她再好好考虑一下皮定均同志。 最后张烽还是拒绝了,把情书退回。原本以为没希望的皮定均,在看到情书上被圈出来的错字,和末尾批注:“司令员的字比枪法差远了,建议每天临帖半张。” 皮定均一下高兴起来,明白张烽的态度有松动。他开始“曲线救国”,托妇救会给战士家属送粮时,悄悄多给张烽家两斗小米。路过识字班时,故意进去“旁听”,坐在最后一排盯着张烽写板书。 在皮定均努力的追求下,张烽终于被打动,红着脸同意了和他结婚。婚礼在涉县王堡村的土窑洞里举行,没有喜帖、没有酒菜、没有婚戒,唯一的“仪式感”是门板上贴着的红纸双喜。 虽然条件简陋了一些,但两位新人都很高兴。当主持婚礼的宣传科长让皮定均“讲讲恋爱经过”,他挠了挠头,半天才憋出一句:“没啥讲的,组织说她合适,我觉得也合适,就成了”。 全场哄笑中,张烽红着脸递上一碗白开水:“喝了这碗水,以后打仗别总往前冲”。 结婚后,两人的小日子一直恩爱有加,张烽也随丈夫上过战场,身怀六甲时随部队转移,在河南潢川被国民党军追击,她躲进粪坑伪装成农村妇女,生下孩子第三天后,就背着襁褓穿越封锁线。 他们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名字里都藏着战场的记忆:长子“太行”、次子“淮河”、女儿“鲁苏”……最小的儿子出生在1952年朝鲜战场,乳名“炮弹”。 1976年,皮定均因福建前线视察飞机失事牺牲。张烽在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的信纸,正是她当年修改过的那封情书,背面写着:“烽,我识字少,但知道爱你比打胜仗更难。”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梦境边缘的舞者

梦境边缘的舞者

梦境边缘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