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8500公里,欧洲到中国西部搭起了全新的大动脉:要是有了危险,中方能迎来强力的外援 当俄罗斯副总理胡斯努林宣布2300公里公路建设资金落地的消息时,连云港的物流公司负责人王毅正在查看海运延误的货单。 过去十年,他的货物需绕行马六甲海峡,耗时35天才能抵达欧洲,而未来,通过这条横跨三国的8500公里陆路走廊,时间或将缩短一半。 这条被称作欧洲—中国西部的交通动脉,由中国境内的连霍高速、哈萨克斯坦改建路段和俄罗斯新建公路组成。 尽管哈萨克斯坦因资金问题进展缓慢,俄罗斯段也因俄乌冲突一度停滞,但三国在基建上的接力终于迎来突破——莫斯科至喀山段已通车,奥伦堡方向的升级工程正加速推进。 德国《商报》评论称:当海运因红海危机变得不可靠时,欧亚大陆需要自己的‘钢铁驼队’。 地缘博弈的阴影仍在。俄罗斯与欧洲的僵局可能让圣彼得堡成为公路的终点站,但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已找到新支点。 匈牙利外长上周表态支持走廊经济,塞尔维亚的物流园区也开始预留中国货车的停泊位。 跨国基建从来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而是国家意志与市场需求的共振。这条走廊的意义不仅在于规避海上风险,更在于证明:即便在逆全球化浪潮中,互联互通仍是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中国以基建为纽带,既避免了卷入地缘对抗,又为欧亚大陆提供了去政治化的合作样本——发展,终究是超越分歧的最大公约数。 信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04-22 俄政府已拨出资金用于建设俄罗斯段“欧洲—中国西部”国际交通走廊
美国为什么就是不放过俄罗斯?其实,是俄罗斯不肯放过自己,任何一个大国,走到这个地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