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反击战,许世友眼看就要打到越南首都河内了,上级却发来急电:立即撤退!正在兴头上的许世友,当即电告中央军委:再给我两小时! 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军事行动。说起这场战争的起因,得从当时中越关系恶化讲起。70年代末,越南靠着苏联撑腰,开始对中国摆出一副敌对架势。1978年,越南出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还在中国边境频频挑衅,烧杀抢掠,搞得边境老百姓苦不堪言。中国政府一看,这还得了?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教训一下越南,中央决定打一场自卫反击战。 这场仗是1979年2月17日正式开打的。中国军队在广西和云南边境集结,分成东、西两线开进越南。东线交给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指挥,西线则是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负责。许世友是个啥样的人物呢?这老将军打仗那可是出了名的狠角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参加过,战功一大堆,胆子大、心思细,手底下带出来的兵也个个能打。 东线战场上,许世友带着部队跟开了挂似的,一上来就突破了越南的防线。越南军队压根挡不住,接连丢了高平、同登、谅山这些要地。到3月初,中国军队已经打到了离河内几十公里的地方,眼看着首都就在眼前,越南那边是慌得一塌糊涂。按这个势头,许世友觉得再加把劲,河内就能拿下,给越南来个狠的。 可就在这时候,3月4日,中央军委突然发来急电,要求部队立刻撤退,一分钟都不能拖。收到命令的时候,许世友正忙着在前线指挥,听说要撤退,估计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当时部队士气正高,战斗力爆棚,他觉得再给他两小时,河内肯定跑不了。于是他赶紧回电中央军委,恳请多给点时间,把这最后一击打完。 不过,中央军委态度很坚决,回复就是四个字:立即撤退。许世友虽然心里不甘,但他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是天职,没办法,只能咽下这口气,下令部队停下来,开始往回撤。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眼看胜利在望,咋就突然收手了呢?其实这里头的水挺深,牵扯到国际局势和战略大局。 首先,这场仗的目的压根就不是要占越南的地盘。中国从一开始就说了,这是自卫反击战,就是要教训越南,让它老实点,别老在边境闹腾。打到谅山,战略目标其实已经达到了,再往前推,性质就变了,容易让外界觉得中国想吞并越南,这就不符合咱们的初衷了。 再一个,当时国际形势也逼着中国得悠着点。越南背后有苏联撑腰,两国还签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苏联说了,要是越南挨打,它得出手帮忙。要是中国真打到河内,把越南逼急了,苏联跳出来干涉,事情可就大了。1979年的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经济还没缓过劲,真跟苏联干起来,后果谁也扛不住。 还有美国这边,也是个绕不过去的因素。那时候中美刚建交没多久,美国对咱们打越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它也不想看着中国在东南亚搞太大动静,更不想中苏打起来,把自己也拖下水。所以,中国得拿捏好分寸,既要教训越南,又不能把国际关系搞得太僵。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见好就收。打到这个程度,越南已经吃够苦头,边境安全也有了保障,再打下去风险太大,不划算。许世友虽然想一鼓作气干到底,但大局为重,他也只能服从命令,把部队带回来。 撤退的时候,中国军队也没闲着,顺手把越南边境的军事设施、基础设施砸了个稀巴烂,让越南缓不过劲来。回去以后,政府还通过外交跟国际社会解释清楚,这场仗是为啥打的,争取了不少支持。这么一看,撤军的决定其实挺有远见的,既达到了目的,又没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 这场仗打完,中越关系还是僵了好一阵子。不过到了90年代,双方慢慢缓和下来,1991年正式恢复正常关系,边境也消停了。对越反击战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影响挺大,对中国来说是展示了军事实力,对越南来说则是挨了一顿教训。 再说回许世友,他在这次战争里表现真没得挑。指挥部队打得又快又狠,把越南搞得晕头转向,军内外都对他赞不绝口。战后他继续在军队干了好几年,一直到1985年因病去世,80岁。他这一辈子都在为国家拼命,算得上是个真英雄。
1979年对越反击战,许世友眼看就要打到越南首都河内了,上级却发来急电:立即撤退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3 17:07:17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