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

平原隐者吖 2025-04-24 10:01:50

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道“孩子,给我弄300发子弹。汉奸一瞪眼:“你要子弹干啥?”“给八路军。”汉奸啪的一拍桌子,噌的一下,站起来:“你不想活了? 马宗英是山东莒城南关的一个老妇人,1941年那会儿,抗日战争正打得火热,她日子过得挺艰难。家里开了个小馒头店,每天早上村民来买点馒头包子,挣不了几个钱。但这老太太不简单,馒头店其实是个幌子,她暗地里给八路军当情报员。当时日军占领了那一带,村里消息闭塞,她就靠着卖馒头的机会,跟来往的人打听日军的动静。别看她年纪不小,脑子可灵光,胆子也大。她把搜集来的消息整理好,找机会传出去,有时候直接交给地下组织的人。 这活儿危险得很,日军要是逮着,立马就得枪毙。可马宗英不怕,她觉得国家都这样了,自己不能光顾着过日子,总得干点啥。她那馒头店成了情报站,村民里有些人可能猜到点啥,但谁也不敢多嘴,毕竟乱说话是要命的。她干这事没啥回报,就是凭着一口气,想帮抗战出点力。 王云蓬是马宗英的侄子,在村里自卫团当个小头目。自卫团本来是保村子的武装,可日军来了以后,这帮人就被收编,成了伪军的一部分。王云蓬算不上啥大人物,手底下管几个人,日子过得也不咋地。他得听伪军上头的命令,有时候还得帮着干点欺负老百姓的事儿。但他心里不是没想法,对日军侵略多少有点恨,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他跟马宗英关系近,平时没少往馒头店跑,帮着干点活儿啥的。马宗英看他这样,觉得这侄子良心没全丢,加上他在伪军里有点门路,就动了心思,想拉他一把,帮抗战弄点东西。她知道王云蓬手里能搞到些物资,比如子弹啥的,虽然不多,但对八路军来说可是宝贝。 1941年的一天,马宗英接到个任务,得给八路军弄300发子弹。那年头,子弹比啥都金贵,八路军缺枪少弹,打仗全靠省着用。马宗英知道这事不好办,弄不好自己就得搭进去,但她没犹豫。她琢磨来琢磨去,觉得王云蓬是唯一能靠得上的人。她备了点烟酒熟食,找了个由头去侄子家串门。两人聊了会儿天,她看时机差不多了,就把要子弹的事说了出来。 王云蓬一听就懵了,300发子弹可不是小数目,私自搞这个要是让上头知道,脑袋瓜子都保不住。他当时就急了,觉得婶子这是疯了。但马宗英态度硬得很,说这是为了抗战,没啥好商量的。王云蓬心里乱成一团,一方面怕事发,一方面又被婶子的话戳中了。他知道八路军缺装备,也明白这子弹要是真送过去,能救不少人命。犹豫了半天,他咬咬牙,答应试试看。 王云蓬回到伪军驻地,心里跟打鼓似的。他知道这事不能瞎搞,得想个稳妥的法子。他找了个机会,跟上司魏洪展套近乎。魏洪展是个老狐狸,管着物资调拨,手挺黑。王云蓬没敢直接提子弹的事,先编了个理由,说是要调点东西给村里用,糊弄过去了。魏洪展没多想,点了头。王云蓬趁机把300发子弹混在别的货里弄了出来,费了不少心思才没露馅。 子弹到手后,他赶紧交给马宗英。马宗英拿到货,二话不说就藏起来。她有自己的门道,把子弹包好,找了个晚上运出去。那时候日军巡逻严,她得躲着点,折腾了一宿才送到八路军手里。这批子弹后来真派上用场,帮八路军打了几场硬仗,救了不少人。 马宗英干完这事,没停下来,接着干她的情报活儿。她运气还行,一直没被日军抓到。抗战胜利后,她回了普通日子,低调得很,没啥人知道她干过啥。王云蓬就没这么好运了。他帮了八路军,事迹慢慢传开,有人夸他是英雄。可战后清算伪军时,他摊上事儿了。因为他给魏洪展送过东西,被抓了个行贿的罪名。法庭上他没怎么辩,认了。行刑那天,他没啥怨言,就这么走了。 王云蓬这人不好全夸,也不能全骂。他在伪军里混过,干过不地道的事,但关键时候站了出来,帮了抗战一把。他结局挺惨,可他干的那点好事,村里人没忘。

0 阅读:711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