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在半生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之中,还有一项重要经历,是其他开国元帅所不具备的:曾

三石聊历史 2025-04-24 14:32:49

贺龙在半生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之中,还有一项重要经历,是其他开国元帅所不具备的:曾经先后三次,将自己的嫡系军队无偿上交组织。 第一次就是前文提到的南昌起义,他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在封建独裁思想死灰复燃之际,果断与反动旧军阀势力划清界限,无私贡献2万大军发动起义,才让全国上下被浇灭的革命热情重新复燃,很快,各地工农暴动起义络绎不绝,中国革命重新有了起色。 但令人深感痛惜的是,大部队在南下广州发动起义时,因为蔡廷锴叛变投降蒋介石,带走了一部分军队,再加上汪精卫不惜重金悬赏贺龙的项上人头,并派出大量顽军围剿,最终导致起义军在广州折损殆尽,革命复兴大业面临中道崩殂的倾覆之险,但贺龙却并不气馁,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历经千辛万苦回返上海,与周总理秘密完成会晤之后,主动申请到湖南湘西地区创建根据地,建立全新的革命武装,体现出了他无惧艰险、无私奉献的崇高革命情操,令人钦佩万分。 但面对国军反动派的猛烈反扑,以及叛徒层出不穷的出卖,所以贺龙的建军之路非常艰难,身心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可他身处逆境却永不服输,干劲儿十足,不仅与周逸群和段德昌同志一起创建成立了红二军团,还在荆江和湘西相继发动了年关暴动,以及农民起义运动,革命斗争力量,得到了空前高涨。 第二次是在红军长征时期,贺龙率领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萧克和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后,于次年11月开始长征。1936年7月,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两大军团在四川甘孜整编成立红二方面军,在此期间,贺龙与朱老总、刘伯承、任弼时和关向应等人,对张国焘错误的分裂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极为有力的促进和维护了党的团结。 同年10月,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之后,国内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日本人野心勃勃的侵华战争一触即发,在民族大义面前,贺龙丝毫没有居功自傲和拥兵自重的意思,将自己二次创业,领导组建的红二方面军,再一次主动的无私上交组织,统一进行分配,为红军早期的党政军建设,以及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获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表彰。而他也因此,在军中获得了超凡地位和威望。 第三次是在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蒋介石撕毁重庆双十协定,悍然下令对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黄埔嫡系、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剿总司令长官的胡宗南,和西北马家军,就在蒋介石的暗中授意下,蠢蠢欲动,频频找借口进犯陕北延安,假和平真内战的狼子野心显露无遗。为了应对西北战场迫切的战略需求,毛主席亲自签发命令:将贺龙领导的原八路军120师所部,全部划归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以拱卫延安西大门。 120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兵强马壮,战力雄浑,为民族独立自主大业,立下了赫赫功勋。可令谁都没想到的是,贺龙在接到毛主席命令之后,竟然没有一丝怨言,毫不迟疑就将军队全部上交,心甘情愿留在大后方,辅助毛主席做一些后勤统战工作的同时,又自降身价,先后配合聂荣臻解放华北晋绥等地,并协助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战场,自我牺牲非常大。 而贺炳炎和廖汉生等人,作为贺龙昔日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将领,在划归西野之后,思想波动很大,一开始并不愿意服从彭德怀的指挥,甚至有时候还会公然顶撞,贺龙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马上赶到西北野司,对曾经的下属们,毫不留情的严厉批评道:你们搞什么?简直无组织无纪律,军队是军队是党和人民的,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吗?你们一个个,当兵打仗这么多年,难道连这点思想觉悟都没有? 贺龙的训斥,让廖汉生和贺炳炎等人羞愧万分,彻底收敛了小心思,放下心理包袱,坚定不移配合彭德怀作战,最终胜利解放大西北。而这一切,全被毛主席看在了眼里,不吝夸奖道:贺老总嘛,身上有三点品质最值得称道,对党无私忠诚,对敌斗争到底,对群众深入联系。共产党无产阶级的三大核心素质,贺龙全部具备,这是非常了不得的。 而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在贺龙的身上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周总理感觉久久难以释怀。上世纪60年代,贺龙身体每况愈下,所以周总理就派人将他和夫人薛明,一起接到了西花厅居住,方便照顾和保护,而在这里,贺龙在保健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大好,而且天天与周总理谈天说地,追忆往昔革命峥嵘岁月,心情非常放松,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安宁的美好时光。 本以为一切天衣无缝,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的时候,周总理却因为公务繁忙,一时疏忽,被别有用心之人趁虚而入,将贺龙带走了,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1969年遗憾病逝,享年73岁。所以这件事情也就成了周总理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所以当他在1975年拖着病体,在葬礼上见到了贺龙遗孀薛明之后,非常自责的表示:都怪他,是他没能保护好自己的老战友。所以,为了以示歉疚和追思,周总理直接打破常规,用7鞠躬这样的方式来对贺龙进行纪念和缅怀。而薛明和儿女们看到这一幕,也感动了红了眼眶。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三石聊历史

三石聊历史

大家好,希望大家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