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年,乾隆2岁嫡子去世,他却带着富察皇后游山玩水,一路爬上了泰山。突然,皇后对乾隆说:“我走了。”乾隆大哭,此生都没再去过济南。 乾隆十三年,年轻的乾隆回望远方,内心五味杂陈。二十多年前,他与富察氏的初遇仿佛就在昨天。那时的他,还是雍正的四阿哥,而富察氏,则是满族家族中一位温婉可人的少女。 十六岁的富察氏与十七岁的乾隆的婚事,是雍正钦定的。但与其他政治联姻不同,这桩婚事成就了一段佳话。富察氏知书达理,举止大方,深得雍正欢心。婚后,小夫妻的感情也日渐深厚。雍正九年,乾隆继位,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 然而,乾隆最疼爱的二子永琮,降生在佛诞之日。这个日子在民间一直有着特殊的含义,许多人都说这个日子出生的孩子,命格特殊,难以长寿。当时朝中上下都为此事议论纷纷,但乾隆和富察皇后却满心欢喜,视若珍宝。 永琮生性聪慧,深得父母疼爱。富察皇后更是将这个小儿子视为心肝宝贝,事事亲力亲为。然而,就在一个除夕之夜,噩耗传来,年仅两岁的永琮染上天花,未能挽回。这个打击对富察皇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更令人悲痛的是,她的长子永琏此前也已夭折。 眼看着皇后日渐消沉,乾隆心急如焚。钦天监却在此时上报,说夜观天象,发现皇后若东巡必有大祸。按理说,乾隆一向敬重钦天监的预言。但这一次,他认定皇后失去爱子已是最大的不幸,不会再有更大的灾祸。于是,他执意要带皇后东巡散心。 太医们也曾委婉进言,提醒皇后身体虚弱,不宜远行。但富察皇后坚持要随行,她说:"能陪皇上四处走走,看看山河,也是一种福气。"乾隆听后欣慰地点头,下令启程。 乾隆十三年的济南城,处处洋溢着喜气。百姓们纷纷赶来一睹天颜,更多的是想看看这位传说中贤良淑德的皇后。当地民众亲眼见到,富察皇后在趵突泉边为旱情操心,多次为百姓请命,希望能减轻地方赋税。 这趟济南之行,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先是去了舜祠拜谒,又去千佛山上香。在趵突泉游览时,乾隆看到了康熙的御碑,特意写下《恭依皇祖趵突泉诗韵》以示敬意。随后,一行人还去了大明湖、历下亭,在鹊华桥驻足。 正当游览之际,山东正遭遇严重旱情。趵突泉的水势也不如往常,乾隆知晓后,主动提出要为百姓求雨。他在龙王祠摆香案,亲自主持祈雨仪式。没想到不到两个时辰,天空就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解除了旱情。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 其实在此之前,富察皇后就已经在泰山染上了风寒。本该休养,却因为要赶路回京,只得继续游览。加上连日的阴雨,她的病情开始加重。当时如果能就地找济南的名医调养,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但富察皇后担心耽误行程,执意要继续赶路。 考虑到皇后的身体状况,一行人改为走水路返京。谁知这个决定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水路湿寒,皇后的病情急转直下。当船行至德州境内时,36岁的富察皇后与世长辞。 从此,每次路过济南,他都刻意避开城区,改道长清灵岩寺一带。这一绕,就是八次。每次路过,他都会写下一首诗以寄哀思。直到八十多岁最后一次祭奠时,他仍在追忆与富察皇后在济南的点点滴滴。 乾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对富察皇后的最后一首怀念诗。诗中感叹,本该白头偕老,如今却只剩一人独活,纵有万般荣华,又有何欢可言?1799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在养心殿驾崩,终于能与他朝思暮想的富察皇后重逢。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