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中国外交部明确否认了近期美方关于“中美正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或接近达成协议”的传闻,并重申了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回应称:“这些都是假消息。”他强调,**中美双方未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形式的磋商或谈判,更未达成协议**。这一表态直接驳斥了美方近期释放的“谈判烟雾弹”,包括特朗普声称“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的言论。中方明确指出,当前关税战由美方单方面发起,其通过叠加关税(平均税率达145%)、供应链胁迫等手段对华施压,已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中方立场一贯清晰:“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对话必须基于平等、尊重、互惠的前提,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胁迫或“以压促谈”。 特朗普近期称“可能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闭门会议中暗示“关税相当于相互禁运”,释放缓和信号。美方在半导体、稀土等领域扩大出口管制,并维持对华商品的高额关税(平均145%),导致美国消费者成本激增(家庭年支出增加1300美元,医疗器材价格涨210%)。分析认为,美方释放谈判信号更多是为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美国商会报告显示92%关税成本转嫁至消费者)及选举政治需求,但其政策反复性暴露战略矛盾:既想重塑贸易规则,又难以承受经济反噬。 中方对美大豆、玉米等15类农产品加征15%关税,并将12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直击军工、无人机等关键领域。 半导体国产化率提升至37%,稀土出口管制反制美国军工链;暂停接收波音客机,C919大飞机获1200架国际订单。与东盟签署《数字经济伙伴协定》,中非贸易额年增14.2%;推动金砖国家扩容,探索“去美元化”结算机制,分散对美依赖。 日本质疑美日协议可行性,泰国推迟对美关税谈判;美国国内17个州起诉联邦政府关税政策,加州率先发起诉讼。IMF预测单边关税或致全球GDP损失0.7%;世贸组织裁定美方关税措施违规。一季度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增长18%,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翻倍,经济增速达5.3%,展现抗压能力。 此次表态体现了中方**以斗争求合作**的底线思维,既维护国家利益,也为全球治理提供“平等对话”方案。中美关税争端已超越经贸范畴,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外交部此次澄清不仅为市场厘清真相,更为中美互动划定了清晰边界。后续发展将考验双方在规则博弈与经济韧性上的角力。
特朗普“滑跪”,75国没有料到,第一个获得美降税待遇的竟是中国特朗普对华关税战
【49评论】【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