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甘肃督军陆洪涛中风卧床,旅长李长清带兵闯入:“把大印交出来吧,你身体不行了,让我来干吧。”
甘肃督军府内,陆洪涛的书房中,一片沉寂。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映出一片片光斑。
桌上不见纸笔,只是摆放着一瓶半开的药瓶,和一枚破旧的铜钱。
陆洪涛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目光有些呆滞,显然病重。几天前,他突发中风,身体不支,已无法处理军政事务。
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陆洪涛没有抬头,他清楚知道来的人是谁——李长清。
李长清是甘肃陆军第一师的师长,深得他器重。尽管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但李长清的果断和野心,使得他在甘肃的军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陆洪涛对这个年轻人,抱有一定的警惕。李长清是一个精明,且不容忽视的人。
他表面上对自己忠心耿耿,陆洪涛总觉得,他背后有着自己的图谋。
门被轻轻推开,李长清走了进来。只见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目光坚定,步伐沉稳。
他的出现,带来了空气的紧张感。李长清走到床前,静静地看着陆洪涛。
沉默了几秒钟,终于开口:“陆督军,您的身体不好了。政务繁忙,您应该将大印交给我处理。我可以代为处理您的事务,帮您分忧。”
陆洪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满脸的怒火。
身体虚弱,他依然用力撑起身子,冷冷地看着李长清。“李长清,你这是叛变。”他气喘吁吁地说道,声音微弱,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慑力。
李长清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语气更加强硬:“陆督军,您身体不行了,政务无法继续处理。大印交给我,您休养生息,不必再操心。我一定替您打理好甘肃的事务。”
话语之间,李长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惧色。
他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这一刻,他似乎已经决定,将这个地方的控制权握在手中。
陆洪涛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已经无法支撑起甘肃的政务。
对于李长清来说,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不能放过。
“你休想!”陆洪涛愤怒地咳嗽起来,随即陷入一阵剧烈的咳嗽中,脸色苍白如纸。
病痛让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但依然没有低头。
李长清依然不急不躁,他示意身后的几名随军士兵上前。这几名士兵动作迅速,迅速将陆洪涛压制住,牢牢控制住了他。
陆洪涛无法挣脱,只能目光炯炯地瞪着李长清,内心愤怒至极。
李长清不再理会陆洪涛的挣扎,他从桌上拿起了陆洪涛的印章,毫不犹豫地将其带走,宣告着陆洪涛的权力的丧失。
这场权力的交接,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长清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一场简单的接管,而是在与所有,甘肃的政权力量进行博弈。
即使他已取得了大印,甘肃的局势依然错综复杂。他的每一步,都将成为他未来的生死攸关之事。
陆洪涛在病榻上愤怒地看着,似乎他的一生,都被这一刻改变了。
曾经的威望与权力,在李长清的强势下,变得一文不值。
李长清的掌控,甘肃的政权发生了变化。李长清接管了督军府,在迅速的时间内,通过调动军队和结交地方势力,牢牢掌握了甘肃的大权。
军队的控制和地方势力的支持,使得李长清的地位愈加稳固。
甘肃的局势,如同一片风雨欲来的天空,随时可能爆发出更大的动荡。
不久之后,冯玉祥派遣刘郁芬,前来接管甘肃的地方政务。刘郁芬是冯玉祥的得力干将,军队经验丰富。
对于李长清来说,刘郁芬的到来,甘肃的统治面临着新的挑战。
刘郁芬不喜欢李长清的作风,他对于李长清通过威胁和利诱,夺取政权的手段感到不满。
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直接的冲突。
有一天,李长清正在与手下军官商讨政务,突然,刘郁芬派遣的手枪队,闯入了李长清的府邸。
他的亲信,包玉祥被抓捕,李长清则被直接软禁起来。
很快,李长清被秘密处决,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而甘肃的政权,在冯玉祥的安排下,迅速交由刘郁芬接管。
李长清曾经的力量和权力,在短短几个月内变得荡然无存。
李长清的死,标志着甘肃政局的剧变。这一事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地方军阀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在这场政治角逐中,曾经的强者,往往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取而代之。
这场权力的斗争,除了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博弈。每一步的决策,都可能决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