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十几名越军包围了小战士许明习,越军见他孤身一人,便想抓活的回去领赏,弹尽粮绝的许明习装上刺刀,打算殊死一搏,危急关头,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大家伙… 1980年深秋的罗家坪山区,炮火把山头的树杈都削秃了,二十二岁的许明习趴在弹坑里,耳朵嗡嗡响——十几个越南兵端着枪正往他藏身的地方摸过来。 这小子当兵才两年,没想到今天要交代在这儿了,他摸了摸腰上挂着的空弹匣,往裤腿上蹭了把手心的汗,咔嗒一声给步枪上了刺刀。 要说这许明习,老家在安徽舒城,那地方山清水秀种水稻的好地界。1978年高中毕业那会儿,他放着大学不考,硬是跟征兵干部磨了三天。 新兵连里数他最拼,大冬天练瞄准,冻得鼻涕挂成冰溜子也不肯下训练场。指导员背地里跟连长说,这娃子是个打仗的料。 转过年开春,南边边境闹腾起来了,许明习写了七份请战书,红手印摁得跟梅花烙似的。 等真到了前线,他们连队接的是块硬骨头——罗家坪大山让越南人占着,这山头卡着三条运输线,跟门闩似的锁着整个战区。 那天凌晨四点多,露水还挂在草叶上,许明习带着十二个人摸黑往19号高地爬。越南兵做梦都没想到,这帮中国兵能像壁虎似的贴着悬崖缝上来。 等哨兵发现不对劲,许明习的枪管子都顶到掩体口了。这一仗打得痛快,守军还没系好裤腰带就让人包了饺子。 好景不长,越南人反扑得比马蜂还凶,炮弹跟下雹子似的砸过来,炸得山头上冒烟咕咚。 许明孝猫着腰在战壕里窜,眼瞅着20号高地那边机枪响得跟炒豆子似的——那是越南人新修的暗堡,子弹泼水似的往这边扫。 "得端了那王八窝!"许明孝往身上挂了八颗手榴弹,顺着炮弹坑往山腰滚。越南机枪手发现他的时候,这小子离暗堡就三十来米了。 要说人逼急了真能飞檐走壁,许明孝愣是借着硝烟掩护,把手榴弹塞进了射击孔。轰隆一声,炸飞的铁皮子把旁边松树削成了秃头。 等拿下20号高地,许明孝才发现自己棉袄让子弹穿了三个窟窿。卫生员要给他包扎,他摆摆手说:"留着纱布救重伤员。"转头又往弹药箱上架机枪去了。 最悬的是后来那次遭遇战,许明孝带着侦察组摸地形,没承想撞上了越南特工队。两边在山坳里撞了个面对面,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 越南兵仗着人多,围着许明孝转圈圈,有个会说中国话的扯着嗓子喊:"缴枪不杀!"许明孝往地上啐了口血沫子,刺刀尖往上一挑:"孙子,爷爷教你怎么拼刺刀!" 眼瞅着要吃亏,天上突然传来"咻——"的尖啸声。许明孝脑子还没转过来,就觉着地皮猛地一颠,跟有人拿大锤砸了后脑勺似的。 等他在野战医院醒过来,护士说是我军炮兵观测员发现不对劲,直接调了122榴弹炮过来洗地。 伤没好利索,许明孝又往老山前线跑,1984年4月28号,收复老山的仗打响了。这回他当上排长,带着战士们冲主峰。 越南人的暗堡修得刁,机枪交叉火力把冲锋路线封得死死的。许明孝抄起爆破筒就要上,让指导员一把拽住:"轮不到干部带头!"他眼一瞪:"这时候还分啥干部战士!"说完就猫着腰往火线里钻。 这一去就没回来,战后清点战场,战士们找到他时,爆破筒还紧紧攥在手里。那年他二十六,家里给他说的媳妇还没过门。 追悼会上,团长念悼词念到一半,底下当兵的哭成一片——许明孝三次放弃军校深造机会,立功证书攒了五本,最后连个全尸都没落下。 现在罗家坪大山早成了旅游景点,满山的杜鹃花开得血红。老乡们说,每到清明节,山风刮过战壕遗址,呜呜地响,像是当年那些年轻人在唠嗑。 许明孝和战友们用命换来的和平,如今就藏在游客们举着的自拍杆里,藏在山下小学校升旗时的国歌声里。 要说咱普通人能学他们点啥?往大了说,就是把自个儿的工作当阵地守;往小了说,就是见着老弱病残搭把手,碰见不平事敢吱声。 超市里排队不插队,马路上开车不抢道,这些琐碎事儿攒起来,就是对得起那些躺在陵园里的年轻人。他们当年拼命,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这种太平日子么?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许明习)
中美为啥打不起来?根本不是国力拼不过,而是海空军实力摆在那儿! 2016年那
【7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