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32岁时,迎娶43岁已经三婚的寡妇平阳公主。洞房之夜,娇妻坐在榻上刚准备服侍卫青,没想到他突然跪在地上,说了两个字。
卫青,汉武帝时期的一代名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著称。他协助汉朝扭转对匈奴的不利局势,创造了七战七胜的传奇,收复河朔、河套,重创匈奴单于。他用兵如神,讲究谋略,以战养战,同时爱护士兵,严守公私分明的准则。他的成就为汉武帝稳固边疆、开创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样一位忠诚的将领,在死后却目睹了家族的惨剧——汉武帝竟灭了卫家满门。 卫青的出身极为卑微。他的母亲只是平阳侯家中的一名佣人,因生活艰难,卫青幼年被送至父亲郑季的家中。然而,郑家人对卫青这个私生子极尽冷漠,将他当作奴仆对待。成年后,卫青返回平阳侯府,在府中担任低贱的“骑奴”。因其高大俊朗的外形,他被平阳公主注意,并留在身边。 命运的转折始于他的姐姐卫子夫,汉武帝一次到平阳侯府做客,被卫子夫的美貌吸引,将她纳入宫中。随着卫子夫受宠并诞下子嗣,卫青也获得了提拔,逐渐步入政坛,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他谦逊、果断,深得汉武帝信任,屡次被委以重任。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这是汉朝与匈奴长达数十年争斗的巅峰一役。卫青率五万骑兵与匈奴主力展开生死较量。在沙暴笼罩的恶劣环境中,他运用巧妙的战术,将匈奴主力包抄并重创。此战奠定了匈奴势力的衰败基础,使匈奴自此十余年不敢再度南下。然而,汉军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损失惨重。卫青战功赫赫,却始终低调谦逊。他的去世令汉武帝悲痛不已,破例为其亲选墓地。
长安城内,平阳公主府张灯结彩,喜气盈门。这场特殊的婚礼,让整个长安城的权贵都议论纷纷。新郎卫青年三十二岁,新娘平阳公主年四十三岁,这对年龄差距颇大的新人,注定要引来无数目光。 洞房内,红烛摇曳,喜帐轻垂。平阳公主端坐在床榻之上,看着眼前略显醉意的卫青。谁知就在这时,卫青突然跪倒在地,颤声喊出"恩主"二字。这一声"恩主",道出了两人之间复杂的渊源,也揭开了一段跨越身份阶级的传奇故事。 要说这段故事的开端,还得从卫青的母亲卫媪说起。卫媪本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一名普通侍女,但因为勤恳能干,深得平阳公主的信任。公主念及她多年劳苦,便为她说了一门亲事,将府中的下人卫平许配给她。不料好景不长,卫平在卫青出生没多久就病故了。 卫媪带着年幼的卫青,在府中继续当差。虽然日子清贫,但平阳公主念及旧情,让母子俩在府中安身。卫青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像其他仆人家的孩子一样,干些端茶倒水、牵马赶车的活计。 平阳公主作为汉武帝的亲妹妹,自小饱读诗书,精通骑射。她在府中常常观察下人们的表现,对这个小小年纪就做事稳重的卫青格外留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卫青不仅做事麻利,还有过人的胆识。 那是一个平常的午后,平阳公主出府游玩,卫青随行。路上遇到几个无赖调戏路人,卫青见状立即挺身而出,三下五除二就将那些地痞制服。这一幕恰好被平阳公主看在眼里,她由此认定卫青不是池中之物。
卫青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沉稳的指挥能力,在汉匈战争中创造了许多辉煌战绩。他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是前124年的朔方之战,这场战役以其声东击西、深远奇袭的战略,将匈奴右贤王部一举击溃,其军事效率之高可见一斑。然而,在此之后的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中,卫青的表现却略显遗憾,战局屡次出现意外和局部战败。作为最高指挥官,他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些现实使得卫青虽位列名将之列,但未能跻身“韩白李岳”这样的最高军事殿堂。 前129年,汉武帝下令发动四路大军试探性攻击匈奴,以检验将领的能力并总结经验。卫青率军出上谷,与其他三路将领相比,他以卓越的表现脱颖而出。在直捣匈奴圣地龙城的战役中,卫青斩首七百,成为汉军首次对匈作战的胜利者,为汉武帝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并被封为关内侯。一战封侯的荣耀让卫青声名鹊起,这也确立了他在汉武帝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次年,汉武帝再次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领兵三万从雁门出塞。卫青不负所托,以果断的战术击杀数千匈奴人,凯旋而归。这些战绩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为汉匈战争奠定了有利的局势。然而,作为顶级名将,卫青对汉军中其他将领的能力有着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李广和张骞的指挥才能心知肚明。即便如此,卫青未曾明确抵制这两人的任命,可能是出于对其成长的期待。然而,右北平之战的惨败证明了他们的不足,进一步加重了汉武帝对卫青的依赖。 卫青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正因他的完美形象和赫赫战功,也使得他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种“功高盖主”的局面让汉武帝开始警惕,加上小人的挑拨,使卫家逐渐陷入不利的境地。然而,汉武帝并未立即对卫青或卫家动手,反而在卫青去世后追封谥号,并亲自为他选定墓地。这种处理方式,既表达了对卫青贡献的肯定,也体现了汉武帝对其忠诚的敬重。